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弟弟普显荣之墓
  查看图片
普显荣
1966-02-05 ~ 2015-04-10
 
到访:102136  墓地祭奠:835   留言:52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哭嫁谢厨叭喇匠吃独席
普显宏  2021/10/18 8:53:00  浏览:80


    前一篇博文我已经说了,彝族的乡村婚礼有些隆重,这不仅体现在菜肴上,更主要是体现在一些习俗上,按一些人的说法,就是礼数太多了。在4天的婚宴中,正客(迎娶日)1天,送亲或回门1天,相帮的人提前1天和退后1天,共4天。吃,一天4餐,除了正常的进餐时间外,晚上跳左脚舞的人到了凌晨两三点钟还要吃一次夜宵,帮厨的人也很受人尊重,在所有的人吃完夜宵后也享受单独用餐,最后一天东家还要唱着赞美厨师手艺的调子来谢厨(我曾在《云南日报》和《风土中国》上发表过《哭嫁歌与谢厨歌》一文),帮厨的每一个人,都会发给一个红包。这红包是象征性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包里封一角六分钱,现在最少封一元六,或六元六,十六元六,三十六元不等,但都带一个六或八字以示吉利。

    彝族有“舅舅为大”的习俗,这一习俗应该是母系社会遗迹的存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渊源了。至今舅舅在亲属家庭关系中的地位仍然是最高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舅舅去参加侄女或侄男的婚礼,一般是牵一只羊,挑着糯米酒、红糖、豆腐等物若干,请一叭喇匠在前面吹着喜曲调,放着鞭炮前往。礼簿上舅舅与其他客人也是要分开的。第一页记舅舅家礼,有的一个舅舅占一页,有的几个舅舅按大小排列记一页,后一页才记其他客人的礼。挂礼舅舅家要带头先挂,舅舅家挂了礼以后,其他人才能去挂。这次我作为舅舅去参加侄儿的婚礼,当然也经历了这几个礼数,为使一些已经外出多年不熟悉这些彝族礼仪的人有一些记忆,我还是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好。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