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池之光
  查看图片
杨立容
1926 ~ 2015
  冯文志
1930 ~ 2023
 
到访:26157  祭奠留言:504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一代宗师,文采风流
youngyh  2015/5/30 9:54:00  浏览:447

                                 
                           ----深切缅怀我的老师
                                              李子国

    他是我在南部师范校学习期间(1978-1979年)的老师,当时他年过半百,今年仙逝享年89岁。
     我们那一批进师范的学生,是恢复考试制度高考时一举中榜录取于南部师范的,其中有不少人还是大专上线取落后进南师的,我便是之一。那时南师大约是首届办专业班,收的是仪、南两县的高中生。当时进南师就读的,个个自以为在读高中时就是拔尖的,落于南师就读,似乎是命运于已下不去,受了莫大的委屈。因此同学之间,甚至对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持轻蔑的态度。因此放荡不羁,仿佛南部师范的骄子。
     我当时的骄狂之气可以说是最甚的一个,大有南师“无师”之感。有一次下课吃午饭下楼时,我见到上届(上届是推荐选拔入学的)同学丛中的一位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一起下楼,精神萎靡,身体瘦弱,一身蓝色土布衣服与当时的农民无异。当即我心想教上届的老师更不值一提,这样的老师能有道业向学生传授吗?
     世上有些事情与人的初步感觉,认识是那样的反差之大。古人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往往一些其貌不扬的人确有惊人之才智。难怪乎子曰:“以貌取才,失之子羽”了。岂曾料那位老师第二学期给我们授古代文选课时,展示出了超群出众的知才,其渊博的常识真能“夺席谈经非五鹿”。竟使我狂劲尽收,再也不敢小觑南部师范校了(其时南部师范校就文史专业教师而言;赖明、庄明华等老师也是卓具才华后来也令我倾倒的)。这位老师就是杨立容老师,在他那里,我在人品学业等诸方面皆受到了最良好的教育。他的授课艺术、他的知识涵养无不使我顶礼膜拜。他的讲课,纵横驰骋,情彩飞扬,妙语连珠,趣妙横生。富有极强的生动性、丰富性。配合喜笑怒骂、雅俗兼发、手足之示,眉目眼嘴尤善表情。把人引入瑰丽而琳琅满目的古代文学宝库,给人以美哉、乐哉、妙哉、巧哉之享受,大饱同学们的胃口及耳目之福。讲授《七发》中的这段文字:“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观其所驾轶者,所擢拔者,所扬汩者,所温汾者,所涤汔者……恍兮忽兮,聊兮憟兮,混汩汩兮,忽兮慌兮,俶兮傥兮,浩瀇瀁兮,慌旷旷兮……”凭他范读时那清亮而铿锵,挫顿而流畅的语气,便使我们感觉到江水之浩瀚辽阔,澎湃奔腾,如身临其境。读《蜀道难》开头几句时“拖腔拍拖调并配以升降”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便烘托出了诗人要表达的那种景状。讲“怒发冲冠”时,将左右两手虎口张开,两手大指食指相抵,形成一个圆圈,把自己的头发向上一捋,使之直立起来,并鼓起双眼,这种特殊的动作神情清晰而生动地展现了词句的形象性。
     更以他的阅历之深,对人世间百态的感受之深,强烈地感染熏陶着我们。如给我们讲授的这些章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诗穷而后工。”“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所好者钻皮求其毛羽,所恶者洗 垢求其斑痕。”“文章虽满腹,不如一囊钱。”“圣人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所以鱼目混珠,鸡犬升天,而美玉见证为石,荆和抱璞而哭之矣。”……给我们认识人间,对待自身遭际以多么昭然的启示:人间自古既是如此,我身遭灾又何足道?
     他使我们对祖国的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引领我们在古文之海里劈波斩波的游弋。在我时常向他请教与交流中,深刻了解到他不但在古文学上造诣很深,在哲学、政法、史地、英语诸方面都颇有独到的见解。我诸多疑难,经他片言只语的点拨,便使我茅塞顿开。特别是英语,他的知识程度是相当高的,能写英文章,能说长篇英语话,英汉互译,简炼精当。有次我读了这样一首诗:“德赛二公体气差,神州大地正需他。喜看昔日墙头草,开作满园铁树花。”对其中的“德赛二公”我一窍不通,请教他,他说:“德”“赛”各是音译英语“民主”“科学”的头个字,“德赛二公”即“民主与科学。”经他一指点,我对这首诗意豁然开朗。
     在他的教导下,大家如坐快艇,被迅速送到彼岸登到一定的高处,不少人灵先迸发脱颖而出,学业大有成就,建树起了很高的文学修养,达到了很深的学术造诣,为科教及其它领域培养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精英人才,何希凡便是其中一例。孔子有“三千徒众子,七十二贤人”杨老师帐下的徒众子与贤人之数质庶几可追矣。
     我在参加一些教研与教改活动时,也曾听过一些专家教授的示范课,其知识的深广度、教法及词彩与杨老师相比诸方面皆有所不及。
     杨老师退休后仍十分眷顾我县的教育事业。针对九0后出生的一代人中一些复杂的品行与习惯状况:懒、油、逆反心理强、沉溺上网、玩世不恭……他写出了《献给家长的茶话》一书,对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子女,改变其不良习惯,培养出良好习惯,树立理想,坚定信念,锻炼出顽强意志,明确人生目标等诸方面进行了现身说法的建议与指点,全是真知灼见与经验之谈。其言殷殷,其情切切,可借鉴宜操作。许多家长照做,试之不爽,收效显著。真是以辛勤培花,以热血护花,以雨露润花,花红花开使他欣慰。这可算是杨老师再次放出的光热,对教育事业的珍珠奉献。一提到他,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他的家庭可算得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就杨老师本人的文学修养所达到的境界而言,完全是一个学者型的人。在渊深的家学熏陶下,他们的子女龙翔凤翥,搏击长空。五洋拾取海底贝,九天进驻月里宫,成就大才大器。多么令人羡艳与赞叹啊!这不仅是杨老师夫妇的教育有方,而更是他们辛勤玉成的结晶。
     晚年,杨老师长年不懈地写作,致力于著述。而今年近九旬,仍强扶病体不辍笔耕,已结累累硕果。他长期为南部文史资料撰稿,该刊物每辑都有他好几篇文章刊载上。结成册子的除《献给家长的茶话》外还有《四川方言土语音义考》、三辑《泥池诗文集》。这些书知识性可读性强,诗词文章稳中有降臻其妙,文采斐然,思想深邃,字里行间充满睿智,诗文之光闪耀照人。给读者展示出了广阔的知识天地与色彩斑斓的艺术长廊。读者不但能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而且更能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其中《吴芳吉和他的〈婉容词〉》还在国家级著名的文艺研究刊物《名作品欣赏》上赫然刊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这一切皆来自他知识底蕴的渊博深厚与敏感的天性及开阔豁达的胸襟。犹其是他的古体诗卓具个性特色:语感鲜明,格律规范,清新自然,语句凝炼工巧。抒情动人心弦,写景优美如画,议事鞭辟入里。特别是《中国历史朝代歌》、《建国六十年放歌》其篇幅之巨、内函之广、意境之深都称得上是同类题材的独赋绝唱。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愉快,有追悔反思,总是热诚而友善。他诗思敏捷,诗作无穷,老而更成,凌云健笔,竟气纵横,真乃浩浩诗才赛谪仙。
     生命不息,进取不止,今天超越昨天,杨老师的不懈著述,使他的生命得以继续升华,人生价值得以步步提升。
     杨老师对人和蔼平易,宽容友善,对家人、亲友、学生更是情深义重,关怀备至,不与世人争强论胜,是一个谦谦君子。你如果在境遇不顺,遭受打击内心烦闷时,他与你一席交谈后,其处世的智慧与哲理的光亮,会使你开朗轻松起来,有如坐春风如洗沐浴之感。但即便是人品道德涵养,知识学问造诣达到如此境界的人在“反右”与“文革”时也未能免于政治在理灾难。在极度的困境中也不免情郁于中,遇不快之事激怒而发泄于外,其行为有偏颇过头之处,竟使他终身追悔莫及,如他责打他幼小的儿子一事。这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杨老师这样的性情中人。在遭受沉重的政治压抑时,他行无愧作心常坦,卧薪尝胆创明天。不消沉,坚韧顽强。在风里、雨里、雾里突围、奋争,艰苦工作,艰苦生活,艰辛养育儿女。为重见生命之曙光,成不世之荣业,故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掼顾间事矣。深知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怀造福于人类之心,先自作了榜样,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为人、为师、为文所达到的境界非一般人可比。教技与成追孔圣,诗才并彩赛谪仙。但他从不骄人,不矜持,在人们的敬佩赞许中,他总是谦逊地说:“作为教师我是感到惭愧的。”这样的话在他的诗中也曾明确地写出来过,这更可见一代宗师学长的心怀。
     我们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后,几十年来他仍对我们从工作、生活为人等诸方面进行不倦的教诲,近几年又频频与我们交流防病养身之道,他的情义是多么感人。在我处于逆境愤懑难消时,他给我写了这样的信:“对于你目前的处境我非常理解,只是我很希望你要善于对待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加强学习,积蓄力量,不怕英雄无用武之地。(穷途命蹇苦与愁,壮士铸成写春秋,风和景明高歌日,困厄何须有怨尤。)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功成名就之时反重谢侮辱他的人。所以我们应当气量宽宏,不与一般小人计较。我的大半生可以说常处于屈辱之中,然而我自有人生的价值观。我鄙弃那些追逐势力,自以为得计在群众面前耀武扬威的人。我觉得很多人虽然地位很高,收入很丰,可是他们活得没有多大价值,他们只不过是时代的蠢虫,最终一文不值。丧尽天良,影响子孙,这种人实在是可悲。所以我一心想做一个踏实工作,不求名利,有多少热就放多少光,对社会有益的人。在中学里服从需要担任过许多课程,诸如语文、英语、历史、地理乃至政治等科。学问之道贵精而不贵博,这使我在学术上异常肤浅,在师范从事专业教育不免有点滥竽充数,我只有虚心地向同学及周围的人请教。在我六十岁生日的时候我写了一首诗:“花甲耗尽愧为师,是非功过任裁疑。苦尽甘来心觉晚,云开雾散日照迟。经霜腊梅留香馥,遇寒落木发新枝,长天有意赐后福,我欲争妍至期颐。”我在含垢忍辱的生活过程中有些人往往无端地踏践我,而另一些人却以此相反地尊重我,并且晚年了也得到了社会公正的评论。最令我欣慰的是儿女们在我身处的环境中认识和体会到人生应该走自已的路,不希望依赖父母去找寻职业,所以他们个个都能奋发向上,他们的成就是我远远不能企及的。儿女是生命的延续,儿女们的成就当然也包含着父母的辛勤。因此我也觉得我没有虚度一生,在这一点上我可以毫无愧色的跟那些所谓的达官显贵、百万富翁比一比人生保监会的高低。现在我还想告诉你我的儿子在即将取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之前已有美国五所较好的大学向他发出聘请,他将从中选择一所去那里任教。在美国目前尽力防止移民的情况下还给他发绿卡,这些都是我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做的事。我想给你谈这些的目的在于盼望你从中悟出一条道路,丢掉烦恼,快乐地生活。记得在前年我看了一场电影之后,用前人和今人的话,拼凑成《鹊桥仙》词一首:"厚禄高官居,家财万贯,谁能买下明天?灯戏酒绿,歌舞蹁跹,转眼梦断云烟。香脆酥浓腐肠药,娥眉皓齿杀生丸。最是清贫好度日,留给子孙福泽田。”
     这信给我的心田注入清泉,洒上阳光,给我的精神以极大的支撑。以前我为在南部师范就读深感自卑,但后来为能遇到杨老师而受到各方面的良好教育终身受用却又甚觉三生有幸!
     杨老师一生在生活上简朴节俭,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其教学成果超群出众;其养育的子女所取得的成就非一般人所能望其项背;其著述的知识性艺术性与思想性皆十分可取。真是“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是血。”
     杨老师前半生蒙垢忍辱,后半身秋高气爽,金菊灿烂。更可幸者是能享以特别的高寿,这也是我们应该大感欣慰的。正是:
     朝晖蒙雾障,天聩放晴迟。腹有万卷书,手执春秋笔。同巢鹏展翅,桃李果满枝。黄昏红霞飞,青山明照夕。    
     杨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英名业绩将永垂不朽。
     
     

                                                                        
                                                                       2015.05.05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