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池之光
  查看图片
杨立容
1926 ~ 2015
  冯文志
1930 ~ 2023
 
到访:26166  祭奠留言:504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别了 父亲!
Xuhong Yang  2015/5/10 4:51:00  浏览:457

时隔三周,我想是时候与父亲在心里道别了。

去年七、八月间,回到重庆与父亲小聚时,几乎每天傍晚,都听见父亲在阳台上打电话,往往说不上几句,就会说到:“我幺女回来了、、、”,那时候才心酸地体会到父亲对我们远在他乡的儿女们的想念。离别时,我趴在父亲的肩头,告诉他我今年再回去看他。父亲身体的余温似乎还留在我的双臂,然而未等我再次回去,父亲却已悄然而去。

一生辛劳的父亲,什么样的苦都能吃,无论多么艰难困苦,就如文革中身体上的磨难,心理上的摧残,他都挺过去了,始终为我们撑起一片天,以他深厚的父爱,滋养我们的生命,教我们懂得在感恩中做人。

即便是三年前,当医生宣告他将不久于人世时,他还在赶写《中国历史朝代歌》,以期将他毕生所学尽可能地留下来,有益于后人。

一个如此具有生命活力的人,怎么眨眼间就走了呢?

我心底的不舍和哀痛岂是语言所能描述!

父亲是那样的善良和真诚朴实。曾听父亲说起,一次旅途中,一位陌生人号称是采购员,不幸丢了身上所带的采购款,又必须完成采购任务,所以向同车人哭诉。尽管数目不小,父亲还是把钱借给了他。父亲告诉我,有人提醒说那人可能是骗子,但他无所谓,大不了就是损失一笔钱。后来那人还真的把钱还给了父亲。

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在扮演各自想要塑造的角色。为了生存,为了入戏,我们多多少少都会说些违心不实的话,甚至变得虚伪。而父亲,尽管坎坷一生,却始终没有丝毫虚伪不实。为此他没有少吃苦头。父亲没有因此而埋怨命运的不公,反而反省他做人的不圆融。父亲担任学校领导期间,有位老师向父亲提出调动到别的学校任教的要求。站在那位老师的角度,父亲很理解他的难处,所以痛快地表示同意。谈到这事,父亲告诉我,他实在不会说话,都没有客气地挽留一番,以致那位老师误认为父亲对其在校时的表现不肯定。我希望那位老师能够原谅父亲说话的不周到,感念父亲的成全和真诚。

在当今这个世上,真诚是多么难能的品质!

父亲一生奉献,却不懂索取。即便是对家人,都很少有要求。三年前父亲病危,我在父亲身边四个月,那时父亲身体十分虚弱,可只要有一分力气,他都想自行其力,甚至抢着洗碗。还多次告诉我他不忍心我们劳累。有时候,他实在没有力气,也会略带歉意地告诉我:能不能请你给我倒杯水?在北美生活了十几年的我,早已习惯了把“请”“谢谢”之类的话挂在嘴边,然而当“请”字从父亲的嘴里说出时,听起来还是那么的沉重。我刻苦耐劳的父亲,在他辛勤养大的子女面前,在生命垂危之时,都还是如此的谦和。

四十年前,父亲五十岁上下时,得了严重的肩周炎,晚上疼得睡不着,为了不影响家人,他晚上独自到学校操场上跑步,我们丝毫都未察觉。我也是多年以后,才从别人那里听到。父亲,难道您又一次想到不麻烦家人,才这么潇洒地乘鹤西去?

三年前,医生诊断父亲是肝癌伴随肝腹水。我知道许多肝癌患者都疼痛难忍,而三年来,父亲未曾有过剧烈的疼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次父亲过世,走得也很安然。这是我目前为止心里最大的安慰。

我们中国人把善终列为五福之一,父亲是有福之人!

在父亲身边的日子,父亲给我讲了许多祖族间的故事,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也许父亲的善良、勤劳、真诚、奉献就植根于祖族,源远流长。但愿我们这些后辈们,谨记父亲的言传身教,把这些优良的品质传承下去,做既有利于社会,又像父亲一样,至少有福的人。

带着万般不舍,别了,我的父亲,愿您离苦得乐!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