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县长潘明光纪念馆
 
查看图片 查看图片
潘明光
1909 ~ 1951
  余文玉
1909 ~ 1941
 
到访:97192  墓地祭奠:1   留言:25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六到黎川,金秋故地月圆时!
潘叶挺  2025/10/15 8:18:00  浏览:25

    2024年十月,我五到黎川,特意请黎川的朋友赵士忠先生带我走遍黎川的各个方向,把入眼的黎川记入心里。因为我预计到生活的奔忙,下一次到黎川不知何时。但临近2025年十月,有两件事情改变我的想法,一是黄健平老师说他十月假期想回一趟黎川;二是六月的时候,士忠兄调研时找到一位黎川历史的知情老人,我与老人通过微信视频后觉得这当中还有不少故事,有一种按耐不住去拜访老人家的冲动。我一边忙碌一边思量要不要来黎川,毕竟将近800公里的路程,一个人前往对精力是个考验,上一次独自长途远行还是2017年的时候,我从广州开车到南昌跑了800多公里。

    做出决定后,我联系黎川宾馆支付了入住定金,长假是旅游旺季没有人会口头承诺可以给我保留房间,且价格还要上涨。避开出行高峰期,我于10月2号凌晨四点半在城市寂静中悄然起身,在环卫阿姨扫地声中乘着夜色启程。车辆一路向北经广州天河的华南快速转到京港澳高速,路上有不少像我一样早起赶路人;相比于八点钟才出发的归乡人,此时我已经跑了三百公里、“遥遥领先”了。小车经过从化吕田时大雾袭来,能见度大幅降低,如浸泡在牛奶一般。云雾时隐时现,翻过一座山岭后前方突然霞光万丈、红日喷薄而出,好一幅江山如画,简直是太美了!只可惜高速公路不敢逗留拍照,此景只能留在记忆中。高速公路转换时突然想起,导航提供的路线殊途同归,还是回到赣州会昌然后经瑞金、石城、南丰、广昌等一路到黎川,这与寻乌出发到黎川的线路是一样的。
 
    一路奔驰,沿途我不作过多逗留,间歇时以牛奶面包充饥,如此这般于中午1点钟赶到黎川宾馆。恰巧遇上宾馆的婚宴散席一时人、车热闹进出。还好有预定,到酒店大堂时发现已经贴出“客满”的提示。我办理入住完手续,结果上到四楼找了一圈发现给我提供的是婚房,门上贴的红双喜非常抢眼。我一看这情况有点哭笑不得,显然这房间是宾馆配套提供给结婚摆酒席的新郎新娘的,但酒店房间装修和设备老旧,估计如今结婚的年轻人都不要,酒店多了一间住房出来创收了。

    我放下行李马上约见士忠兄,自黎川樟村相识已经八年,他如今工作调动到了县地方文史单位。成长于德胜关的他历经基层磨炼,对黎川的文化和历史充满了感情,樟村的全国优秀古村落入围离不开他的努力和心血,缘分就是这样奇妙,他慢慢爱上了脚下这片土地的人文。我要感谢他在调研中帮我找到历史知情人,让我下决心再来一趟黎川。
 
    寒暄之后,我问起武一平老师的情况,得知老人家就在附近小区;于是带上中秋月饼,我俩敲响了他家大门。九十多岁的武老师已经认不出我,哪怕去年我来拜访过他。但提起爷爷的名字,他又恢复了记忆,讲起黎川当年的往事,牢牢的记着70多年前,他和我伯父在县里的演讲比赛中获奖,他很自豪屈居伯父之下拿到第二名。时光如流水,真可谓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对于像武老师一样经历如此丰富的人黎川不多,但可惜他没有用笔记录下这些珍贵的历史,很多事情注定将烟消云散。略带伤感,这是我面对风雨沧桑的世纪老人时萌生的遗憾,但或许对于一路追寻的我而言,又是一种鞭策。
 
    回到黎川宾馆,黄健平老师与一位同伴在等我。今日身在黎川,当与健平老师双手再握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郑州的相见只是邂逅,黎川的重逢才是相聚,这里没有主客场之分意义不同。与健平老师同行的是涂国华先生,2023年12月,我出差北京见到了涂晓华教授,今天见到的国华是她哥哥,可谓是缘分在延伸和继续。

    2024年五到黎川,黄少清老师与朱亮教授提前给我做了安排、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六到黎川,健平老师也一样,一早已经安排好。我们驱车前往社萍参观、赴宴,对我来说又是认识黎川朋友的好机会。五到黎川时认识了黎雪梅老师,我们互加了微信,从此黎川多了一位关注我的前辈。就在2025年9月27日,她还发微信给我,说欢迎我国庆节有时间来黎川看看。我颇为感动,但不敢贸然跟她讲我会过来,因为只有紧凑的两天时间,我仔细计算过来不及拜访她,如果失约就不好了。于细节处让我深刻感受到,自己每一次到黎川,收获的情谊一次比一次厚重。

   驱车前往社萍,商量好了我今晚做司机,因为朋友们念及我长途奔波舟车劳顿。社萍去年经过,我曾听朋友讲过一个趣闻,外地人把社萍看成杜萍,一下子多了一份女子的婉约。这个梗跟江西寻乌一样,听闻有人一时不认真,将寻乌看成“寻鸟”了,多了欢笑。黎川的朋友讲过,社萍在上世纪因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红火过,那时企业人员的收入比公职人员的平均工资都高,进当地企业还要托人找关系。但辉煌不再,如今随着时代变迁社萍已经变得凋落,留下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类似的还有德胜关,成为黎川飘过的时代之歌。
 
    社萍中学旧址,我以陌生的面孔出现,但大家对我热情有加,网络让我们事先相识,那是因为爷爷、因为风雅黎川的博客和公众号、因为过去十年我与黎川的一点一滴。今晚是健平老师与老朋友欢聚,社萍中学旧址已经成为酒厂的一部分,承载着黎川人艰苦创业的故事。江西九州陶瓷董事长黄新华先生是抚州的知名企业家,他公司是小米和苏泊尔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今天参观的江西葛俩好酒业在当地已经有相当的品牌知名度,葛根作为重要的药用材料增加了好酒的保健功能,历史上朱熹和徐霞客的论述中都有提及。文化是好酒不可缺少的载体之一,在黎川这个热情好客的地方,更是如此。
 
    在回到酒厂后晚宴开始前,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发现把士忠兄遗忘在县城没接上他,这真的是疲惫惹的祸。将功补过的我马上赶回来接人,来回的时间让主人家久等了。酒桌上丰盛的佳肴,让多次到黎川的我知道,这是主人家用最好的食材和最高的规格接待我们。葛根酒飘香,弥漫在热闹的客房,沁人心扉,让我这个外行人都有点上头。在主人家的盛情下,我和士忠兄笑看着黎川的朋友们推杯换盏。满桌佳肴未能尽享,我说要是在广州我就打包带回家了,令人回味呀。行使在回县城的乡路上,士忠兄表达了对健平、吴琪老师的敬仰,一再肯定《风雅黎川》公众号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贡献。士忠兄提及在樟村申请全国传统古村落的过程中,也得到健平老师的帮助。在我看来,这是文化的力量于无声处彰显。明天,我也将三到樟村,那就再次品味它的灵气与古朴,还有历史深处的故事。
 
    回到酒店后,我调好了10月3号早起的闹钟,醒来就等士忠兄的来电。结果6点先接到潘重先生电话,他说我这些年到黎川没有给他一个尽地主之谊的机会,那就请我吃个早餐。他带我去酒店附近曾经吃过的小店,看着我美美的吃完一碗黎川水粉。很多时候,情义就在简单的一件小事中。吃完早餐,我接上还带着酒后困意的士忠兄、买上衣纸蜡烛去拜祭爷爷。2025年清明前夕,张文华老师给爷爷在天之灵上了一注清香,这次我的到来一定会让爷爷看到人间更多的心意。经过老城墙、经过爷爷的遇难地,在秋意下带着一点凋零的黎滩河边,我虔诚的点着蜡烛、烧起衣纸。流水缓缓低吟,蓝天下阳光和煦、清风如语,临时起意第六次的黎川行,我向爷爷祈愿三件事情: 
    一是保佑潘家人平安健康,这是最朴素的心愿。我要告诉爷爷,他尚在人世的子女都已经年过八十,爷爷去世当年她们还不到十岁。我的小姑妈说,爷爷只是做了几年官,但她却苦了一辈子,人生的酸甜苦辣和坎坷苦难尝了个遍。老人家说,她三十五岁才第一次吃饱饭,我一听无比心酸,按这个时间计算,那是1980年的时候,中国大陆正改革开放、农村刚开始联产承包责任制。今天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祖辈、父辈经历过的生活,所以有学者提出,中国人吃饱饭的时间只有几十年,这话不无道理。国强民富,我们这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任重道远。二是保佑我黎川的朋友们健康吉祥,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给了我追寻潘家历史的机会,但黎川的朋友们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鼓励,没有重情重义的黎川朋友们,就没有我六到黎川的感动、惊喜、收获!三是保佑我早日找到奶奶重庆的娘家亲人,我一定会努力坚持到底,告慰奶奶在天之灵,不辜负我身上所流淌的亲人血脉。多年花费心血的追寻已经到了临门一脚,假期前夕,我在重庆朋友的帮助下,已向当地的电视台发出来寻亲的诉求。 
 
   带着对爷爷的祈愿,我和士忠兄驱车赶往樟村,这是我六到黎川的重要行程之一。十月的黎川,空气里充满了甜蜜的味道,沿途看到多户人家张灯结彩有嫁娶喜事。前行途中,我们不经意的带着一支浩荡的迎亲车队,如同给黎川喜结连理的新人开道。士忠兄带着困意给我指路,我们直奔目的地。穿过田间的机耕路进入民居,停好车后士忠兄先找人,再引领我入屋。士忠兄刚介绍完我,老人家就迎上来热情的紧握我的手,脸上笑容十分灿烂,这是七十五年后他再次见到潘家后人。我想他此时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沧海桑田谁会想到有今天相遇的时候呢?

     我要感谢老人家,今年6月份通微信视频时,他的眼神久久的看着我,说我像爷爷。当时我心里很是震动,第一感觉是他跟爷爷比较熟悉,当时判断可能是爷爷下乡到樟村,到过他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但视频毕竟是隔空的音像,当握住老人家温暖的手,那才是历史的一刻,时间可以凝固。围着饭桌长凳坐下,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擂茶,我瞬间闻到花生和芝麻的香味,这是樟村接待客人的第一道礼。到黎川之前,我曾经想去照相馆晒一张爷爷的照片送给老人家,结果假期转了一圈也没找到开门的冲晒店,只好作罢。

    老人姓鄢,比我父亲小一岁。我从手机里点开爷爷1947年拍的那张单人照,给鄢叔叔看,他毫不犹疑的说是的。老人家提及爷爷当时有一条腿走路不太方便,我告诉他那是爷爷有一次骑单车摔下时造成的。他问我奶奶的情况怎么样?我马上反应到他问的是我的继祖母(在之前的文章里我都记为“小奶奶”),他说你奶奶长得很漂亮且身材高挑。他问有没有照片?我曾经在手机里存有小奶奶复原照片,但打开相册后发现近万张照片里已经找不到。不过那张照片是小奶奶六十多岁到赣州看病时拍的,精神状态不理想,我觉得对不起她的一代风华,所以几乎没有在文章里使用过。
 
    我来黎川之前翻看过之前找到的黎川历史信息,没有找到鄢叔叔父亲的名字。突然之间,我想到1945年民国黎川第一届参议会的合影,这张照片会不会有他父亲的照片?我翻找出一张清晰的照片,并将我能叫出名字的人先跟他讲了,请鄢叔叔看一下他父亲在不在合影中?果不其然,鄢叔叔找出了他父亲,就坐在合影的第一排。时代留下的珍贵影像引出话题,开启了我与老人家的交谈;感谢上天眷顾,没有我呕心沥血找到这些照片,就无法拉近与历史的距离。假如没有爷爷的照片,任何人、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出他的容颜。

    我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鄢叔叔有机会认识我爷爷?是爷爷到樟村公干时到过他家?结果答案让我大出意外。鄢叔叔说他父亲也是民国黎川县政府职员,且他家当时在县城,就住在县政府附近、如今的人民银行的旁边。爷爷到黎川任职县长时,他已经6岁,在家里的孩子中排行老大。更为难得的是,从1945年到1949年鼎革前,他就没有搬过家,且经常要去县政府。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离家近他父亲就不在县政府吃饭,临近下班没见到他父亲回来,他母亲就叫他跑到县府办公室找。去得县政府多自然见到我爷爷的机会也多,鄢叔叔说我爷爷有一股威严,但去到他家时又很和蔼。鄢叔叔上学后态度认真,也写得一手工整的字。有一次爷爷还摸着他的头鼓励他要好好努力、勤奋读书,将来长大有出息了,把女儿给他做老婆。我笑了,爷爷口中说的女儿是我的大姑妈,比1939年出生的鄢叔叔小3岁,是个美人坯子年轻时相貌出众。这一段少年记忆,鄢叔叔记了一辈子,爷爷的话也一定激励着他。但在那造化弄人时代,社会洪流中个人命运根本无法掌握,爷爷给他的许诺也好“戏言”也罢已落空,终究是世事难料。
 
    看着眼前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我感触良多;十多年来,我追寻路上一直遇到的都是爷爷的下属,他们敬佩爷爷的为官为人、感恩爷爷予以的关照。而爷爷看着长大的“小伙子”,到目前为止鄢叔叔是第一位,虽然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像鄢叔叔一样尚在人世的人。鄢叔叔少年时期四年的光阴,以另外一个角度给我讲述了爷爷的故事,唯一遗憾的是他那时不谙世事年岁尚小。我也猜测到鄢叔叔家大概的遭遇,他的父亲同样被镇反,在后来的镇反运动中。这个历史的宿命无法改变,幸运的是他的人生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不算很大,相比起我父亲和叔父、姑妈来说,算是时代不幸中的“幸运儿”。虽然是第一次见面,我明显感觉到他对潘家人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言语中饱含真诚,应该是四年的时间爷爷给他留下了难于磨灭的印象和少年心里的尊崇。老人家的手机因未捆绑支付功能不能正常使用,我无法把爷爷的照片转发给他留念,但他很认真的记着我的电话,并让我输入名字、试着打通看到来电提示。

    鄢叔叔说中午一定要留在他家里“恰饭”(吃饭),但我与士忠兄已经有安排,只好心领他的诚意了。老人家拉着我的手说希望我以后再来黎川,就凭他对爷爷的感情、对潘家的惦记,我今后再来黎川都会争取来看望他,只要时间给我机会。撇开什么正确、什么是非黑白,人世间的善良感情比什么都重要!看起来,我今后还是要学一点黎川话,士忠兄实在是困得不行在鄢叔叔家睡了一觉,我少了个翻译,我还是听不明老人家讲的一些话。
 
    从樟村返回到黎川宾馆短暂休息,我一边想着晚上晚宴的事、一边给黎川的朋友们发问候和中秋祝福短信。结果很快收到余娜娜老师的回复,她知道我到了黎川后,说一定要过来见面,且巧的是她中午和晚上都在黎川宾馆吃喜酒。2023年底北京一见,已经快两年,我一直以为娜娜老师没在黎川,没想到还遇上了。她不顾年纪风风火火高兴的赶到宾馆,带了一箱水果和婚宴的喜糖过来,拉着我问长问短,还说叫了她女儿一起过来见面。没多久,健平老师和何伟祥叔叔也到了宾馆,何叔叔今晚有亲戚来访要接待,晚上不参加我的宴请。来的都是熟人,大家在大堂沙发上热烈的聊开了。娜娜老师一边聊一边催着她女儿早点过来,她知道我赶时间。健平老师叫了一部滴滴专车,我们要赶往宴会的酒店,娜娜老师拉着我的手说见面的时间太短了,我上了车还一再握我的手。我终于感受到,长假来黎川压力太大了,真的是分身乏术应酬不过来。

    少清老师人在广东、丁艳女士去了安徽桐城,其他的前辈和朋友各有安排,晚上还算顺利邀请到项晚平、张文华两位老师,再加上健平老师和士忠兄。不用开车,我举起酒杯向各位老朋友致敬,感谢大家一路陪伴和给我的帮助。人的一生说漫长也漫长,但真正值得纪念的人和事不会太多,毕竟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这世上很多人的走完一生也了无痕迹,如同草木一秋,而我承受了家族的不幸,却又有幸为家族、为社会做了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借晚宴的酒,敬过往、敬黎川的朋友们、敬自己还在追寻的历史!

    晚宴后,健平老师和文华老师陪着我走回黎川宾馆。路上接到雪梅老师电话,她说没想到我会来黎川,她们老同学刚在黎川宾馆聚会完,知道我在黎川一定要邀请我。我再三道谢,一年前我们还是萍水相逢于黎川相识,却到她一路的关心,甚为感动。回到酒店醒酒后,我给朱亮教授发了问候短信。2024年10月1日,朱亮教授和少清老师邀请我参加他们同学聚会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犹在昨日。因为朱亮教授的邀请,我认识了不少前辈,包括雪梅老师在内。作为后辈和在黎川追寻家族历史的人,我颇感荣幸!

    我曾经想过时间来得及去老街走一走,主要是想去商会巷看一看,那里陈列有爷爷题词的商会报刊。但连日的奔波让我犯困,且明早还要一早赶往广东梅州。深夜收到朱亮教授的短信回复,得知他的行程已经安排得满满的,那就相约下次啦。第二天一早,重哥打来电话,提出一起吃个早餐再出发。我再三道谢,因为已经动身;不久,士忠兄也打来电话亦相约一起吃个早餐,心意都要留到下次喽。我驾车往赣州方向飞驰,开始下一站的忙碌。10月5日,接到重庆电视台节目组老师电话,让我提供奶奶娘家亲人的信息,为播出做准备,这让我满怀期待。10月6日中秋节,我清早六点从梅州启程回广州,一路收到众多黎川朋友抢先发来的祝福微信和视频,让我倍感温暖!回首这几天的行程,2025年的中秋与十月长假重叠,从月缺到月圆,让我六到黎川多了一片君心向明月的味道!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