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县长潘明光纪念馆
 
查看图片 查看图片
潘明光
1909 ~ 1951
  余文玉
1909 ~ 1941
 
到访:72750  墓地祭奠:1   留言:22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从黎川到寻乌——似是故人来
潘叶挺  2016/5/23 14:07:00  浏览:425

                              从黎川到寻乌——似是故人来

      在寻乌项山的东南面,是有县治历史450多年的平远县下辖的仁居镇,这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古镇。在这里有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通过一篇《黎川行》的手稿告诉世人,在70年前有两位青年潘其勋与潘炳勋曾经千里投奔江西黎川做县长的爷爷谋求生计,与我家结下不解之缘。70年后的今天,我找到这两位故人的旧居、找到他们的后人,这得感谢一位本家小叔的热情帮忙,他专程从梅州市回到小镇。
 《黎川行》的作者潘其勋先生原本是一名教师,用曾经时髦的话说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后来还进修过会计学,这也成为其到黎川后担任县政府会计一职的基本条件。除了黎川行的手稿外,老人未曾留下其他有价值的信息,经历过那些年代的人都知道其时留存一些资料是多么的艰难。我最大的心愿是想看看潘其勋先生的模样,老人的儿子也很醒目,将家里唯一一张黑白的一寸照带给我看。可惜的是这张相片已经模糊,只能看到潘其勋老人的半边脸。不过从半边脸看,老人家年轻时也应该是个帅小伙,有着读书人和为人师表的气质。这已弥足珍贵,老人在家里只有这张相片流传于世。而更为可惜的是,丙勋老人一张照片都找不到,那些年拍照是一件大事、一件奢侈的事情,特别是落后的乡镇和农村。
 其勋老人因为是读书人喜欢抓笔,所以他的经历均有记录手稿,可算是回忆录了,他在爷爷的资助下离开黎川到湘南矿务局任职再无到过黎川。但炳勋老人无文字资料留下,这位当年聪明又有灵气的小伙子也没有留下任何相片,且他是在黎川解放前夕才回到乡下。这次相见,炳勋老人的儿子告诉了我一件往事,这件事情是老人家在世时跟家里人说的。丙勋告诉后人,爷爷潘明光已经看出黎川县自卫中队长杨兰波品行不端,着手安排炳勋接替杨兰波的职位,皆因这个位置非常重要。炳勋当时在黎川县负责落实爷爷的教育政策,卓有成效得到爷爷的肯定,打算让他担任这一更为重要的职务。但炳勋看到从北至南共产党军队势如破竹形势不对,已经萌生退意,鬼精灵的他让平远这边一个亲戚写来一封信,说是母亲病重要求炳勋速回。炳勋向爷爷请假,爷爷看出一些端倪,但还是同意了他的请假并要求他“速去速回”。炳勋没有再回去,而其后的事情发生了,杨兰波果生异心,为保命突然拘禁县府官员,出卖爷爷作出献俘求荣之事。这与卢顺端老先生的陈述一致,印证了事实的真相。而在某些美化光荣的“起义部队”的文章中,爷爷是带着武装人员一路撤退打算与南城专员汤宗威会合,于是游击队策反杨兰波活捉爷爷,黎川得以解放且杨兰波还荣升为游击队的副大队长。这显然不符合客观事实,当然杨兰波得逞了;当然杨兰波也不会有好的下场,历史早有前车之鉴。
 就这样,带着对爷爷不幸的感慨、带着其勋老先生残缺不全的黑白照片,我告别了这两位故人的后人。虽然如此,我心里还是期望将来能找到其勋老人在应黎川之行时的完整照片,因为,我们已经知道有一位叫潘其勋的年轻人,曾经留给世上丶留给黎川、留给后人们一段记忆。
 我的下一位行程,是寻找二十多年未见的桃秀姑姑。在小奶奶从黎川一路回到赣州,再从赣州一路辗转到寻乌时,她身边除了我的姑妈叔父之外,还有一名随身女孩,小奶奶叫她姓刘名桃秀。这位小女孩后来成了这个落难家庭的一员,我叫陶秀姑姑。在以往的记忆中,我一直以为桃秀姑姑是小奶奶自小带过来留在身边的,那么这一次我清楚的知道了这位命运多舛的姑姑,原来是爷爷在一次去湖南出差开会时收留并带到黎川。桃秀姑姑原本家境贫寒,且有几个兄弟姐妹,生活极为辛苦。爷爷收留她带到黎川,一来小奶奶身边有人使唤,二来我的姑妈叔父都还小需要有人帮手照顾。就这样,桃秀姑姑从湖南一路到了黎川,其后跟随着小奶奶回到寻乌乡下。
 爷爷没有看错人,桃秀姑姑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在我家大难当头时她对小奶奶不离不弃,生死相随成了一家人。有一种坚持叫做成为家人,她就是如此;而同样有一种放弃叫做路人,我母亲告诉我爷爷落难后有一个妹妹断绝了与我家的关系,从不来往。所以,我自小就没有见过这位姑婆,也不会将其记在心上。纵观中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可以发现有一种珍贵叫做“有情有义”,我们这个社会一直都很稀缺。这个世界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有一次我遇到一位朋友评价起中国不同年代的人,他认为上世纪60年代的初期的兄弟姐妹感情是最为淡薄的,因为所谓的自然灾害之下每个人都饿到肚皮贴后背,为了活下去互相之间是没有骨肉亲情可言的。我听得心底泛起一阵寒意,不知道多少人正是这样或者深有同感呢?
 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桃秀姑姑了,我常年在外,而这些年她也离开小山村跟儿女生活在城市里面安享晚年。原本想着能在城里相见,后来才知道已经擦身而过,我在见叶昌老人时,桃秀姑姑已从城里回来老家正住在村子里面。老家人将年近八十了,回顾人生之路我认为她这一代人将“忠义”两字诠释得最为淋漓尽致。她的言传身教,也将这种患难真情在下一代之间传承下去,她的儿女就一直跟我一样称呼小奶奶,从不陌生。而在我的心目中她就是小奶奶的女儿、我父亲的妹妹。还好,我收获了桃秀姑姑的相片,知道她健康幸福的安享晚年,祝福她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能够好好享受生活。
  最是人间四月天,这是一个美丽的时候、这是一段幸运的时光,感谢在我这段行程中所有关心、关注和帮忙的亲人和朋友们。这段行程所到之处每一个地方都盛开着记忆、每一位亲人故人无论在天上还是人间都镌刻书写着世间传奇。在此,我要告慰爷爷:您从未离去,您的英名将长存天地!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