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县长潘明光纪念馆
 
查看图片 查看图片
潘明光
1909 ~ 1951
  余文玉
1909 ~ 1941
 
到访:70873  墓地祭奠:1   留言:22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我与黎川,永世情缘
潘叶挺  2016/1/4 13:47:00  浏览:1431

                                    我与黎川,永世情缘
                              

     
       有一个地方,在我的脑海中镌刻了三十几载,它的名字叫黎川。有人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命之城,它要么有着刻骨铭心的往事,要么有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黎川就是我的生命之城之一,这里有过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这里与我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这里甚至可以说是我家扎过根的地方。所有这一切,皆因黎川民国时期最后一任县长,是我的爷爷潘明光。
        小时候,“黎川”是一个符号,它从我的继祖母(小奶奶)和我父亲,以及左邻右舍的人们口中说出,对应的是爷爷的名字和县长的故事。那时文革已经结束,人们再也没有势不两立的阶级斗争观念,从无休止的运动中停歇、反思过来的村里人重新审视过往的一切,从心底又一次燃起了对爷爷和伯父的崇敬。毕竟,在社会底层的人们骨子里还是善良的,他们敬重有文化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曾经被鼓动过做了那些自己都觉得不可理喻的事情。但那时的黎川,就是一个地名,对我来说只有想象,甚至觉得它也许是一个大地方,有着城市的规模。与此同时,与之相随不时在我耳畔响起的另外一个城市,则是赣州;它更多从小奶奶的口中说出。
       后来上学读书了,我看过地图,并专门去查找过黎川的位置,发现原来还有点遥远,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地方,在地图上甚至并不起眼。但无论是小奶奶还是我的父亲,他们都不太愿意过多的提到这个地方。今天我明白了,在他们过往的记忆中,因为爷爷在黎川做过县长的历史,这一事件成了依附人身半生的“历史罪名”,带给他们太多的痛苦和罪过,那时候的可以接触到的宣传主流仍是说国民党是“祸国殃民的反动派”,我依稀记得村里的老墙上甚至还可以看到“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宣传标语。这时候的黎川,在我的眼里是还有一点“政治色彩”的,受解放后体制和学校的教育,潜意识里简单的认为凡是国民党统治的地方老百姓是被压迫、被剥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既然如此,家里人那就只能少提爷爷,避免惹事上身,他们担心这种阶级斗争不知道会不会复发。
       但后来的情况改变了我的看法,产生过迷惑。八十年代中后期,我生活的小镇上陆续有从台湾返回大陆探亲的老兵或是解放前去了台湾如今回来寻亲的人,衣着光鲜大件小件的带回来,还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热情款待,大有衣锦还乡之势。改革开放之下,各地积极发展经济,但凡有点钱的港澳台同胞成了成了受欢迎的投资人,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们中有部分人的身份瞬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的转变,那些“电影中曾经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人”又回来了,让人看花了眼。这时候,我听过父亲和人聊天也偶尔谈起,说当年爷爷要是在黎川一走了之,也许今天一样可以风光回来,衣锦还乡。但他随后马上又说不可能,爷爷不会这样做,他做官时没有作恶更愿意留下来哪怕回家耕田,要走也会将家人全部带走,他说得是如此的坚定。这时候我就在想,黎川应该是爷爷有所作为的地方,而且是他人生一个新起点和终点。
  就这样,黎川在我的成长和记忆中逐渐明显、清晰。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寻乌潘氏任公一脉修族谱,需要提供爷爷的资料和信息,我才首次理顺有关爷爷的历史。在这个时候,父亲找到了爷爷原秘书卢顺端老先生,这位民国时期任职黎川县政府秘书及田粮处副处长的历史见证人。我听父亲讲,卢老先生追随爷爷多年,是对爷爷最为了解的人之一,他甚至经历过了爷爷在黎川出事的那次事变,从他传递的信息中当时被拘禁的县政府人员中也包括了他,爷爷是否以以一己之身作为人质换取部下的自由现在还未能证实,但幸运的是卢老先生躲过了黎川一劫,且返乡后经历几十年的政治运动也未受遭殃,得以保全自己善终一生。但我却没有眼光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当时不记得跟父亲提起去拜访一下老人,寻找更多的珍贵历史信息,可以澄明更多的历史事实,以正视听。
   当然在此之前,黎川还有一个人的名字已经进入了我的记忆,这个人叫杨兰波,原黎川民国县自卫中队的中队长。他的名字在黎川老一辈人当中,应该不会陌生,他的“事迹”应该曾经被宣扬,他的结局却不一定很多人清楚。而在我家里这个名字除了父亲知道外,就是我第一次见到伯父时,问起爷爷的事情,伯父以沉重语调的提到他。从伯父的神态中,我感觉他应该知道或认识这个人,伯父曾经在黎川读过初中,相信今天黎川应该还有些老人知道他。而明确杨兰波的名字,则是在卢顺端老先生写的有关爷爷的记事中。虽然不知道没有杨兰波献俘求荣的事件的话爷爷的命运会是如何,但可以明确的是这件事情已经提前断送了爷爷一生。当然,杨兰波最终也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虽然号称是“起义”人员,但一样在解放后被镇压,没有逃脱悲惨的下场,应了害人终害己的那句话,且毁了一个家庭和影响了两代人。当然,历史已经翻过这一页我也不会再对这件事情再记恨,杨兰波的行为也只是一个人在如此强烈的变革大时代中,本能强烈的求生欲望罢了,只不过他想到了开头却未想到结局而已。翻看中国的历史书,可以看到卖主求荣的事情多了去了,但绝大多数都没有落得个好结果。
       但我真正对黎川有一种了解的渴望时,是父亲进入病重和到了人生最后阶段那一的时期。我的成家了却了父亲一桩心愿,且通过一个隆重的婚礼仪式给他的人生一个莫大的安慰。但我其实很清楚,父亲一生最大的心愿还包含能够知道爷爷的历史,最好有一张相片能够让他知道爷爷的样子。这个机会不是没有,当年父亲得知“抄家”中有一份资料被人查出有一张爷爷奶奶的合影,他找到生产大队去申请、哀求,被人铁石心肠的拒绝,相片被焚烧断了他最后的念想。从此,我就在想这个机会只能在黎川、在台湾、在日本可能才有了,黎川是爷爷做官之地必定有档案,台湾是国民党败守的地方也应该有档案,至于日本那是爷爷留学的地方,在早稻田大学的档案中也有可能存在。但最近的地方当然是黎川,且时间间隔也是最短的,因此我的念头愈来愈强烈。
  但如何了解黎川、如何寻找爷爷的历史资料和信息?我一点头绪都没有。我想总不能随便找到一个黎川人问过往的历史,也不可能找到县政府去问民国时期一位去世六十多年的“伪县长”的情况,万一人家“党性”很高说出难听的话来也是很难受的。在父亲去世前后,我就开始在网络中去了解、去搜寻,但我确实没有意料到父亲会走得那么快、那么突然,这成了我人生一件憾事。其时,我在网站上看到爷爷的名字出现次数比较多的是黎川县第一中学,学校的校长名单中出现过两次爷爷的名字,说明爷爷以“县长一职兼任校长”。我曾经想过,如果爷爷兼任过校长,那学校里有可能存在爷爷的资料,比如相片或者文件等等,但其后一想学校一贯以来是当今政府的思想教育阵地,旧政府的东西有的话也应该已经付之一炬了。于是,我又转向其他的途径去了解、咨询。直至一天周六的下午,我在打球的路上接到黄健平先生的电话,其后我们展开了多次真诚、坦诚的对话,从这一刻起我感觉自己首次将心里的想法向黎川的人们进行了倾诉。
  自那时起,我体会到如此的接近黎川、如此的接近爷爷那一代人那一段不幸的历史。2014年清明前后,我将自己所经历和记忆的内容写了一篇文章《我的爷爷潘明光》转发给黄健平先生,发表在《风雅黎川》之上,结果文章一经发表我就收到一些知情人的信息和电话,让我深受感动,为黎川人的正直善良深深折服。爷爷作为黎川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一笔的人物,县长任期最长且处于政权交替的节点,学者们也一定清楚其中的历史价值,我的出现正好能够完善其中的信息。其后随着黄健平先生写的《清明前夕话旧事》、黄少清老师写的《旧话重提潘明光》等文章的发表,我也更加清楚的知道爷爷潘明光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黎川的人们还记得他、黎川还有人记着他的恩情。那一段时期,除了忙碌的工作我最放在心上的事情就是黎川还有没有关于爷爷往事的知情人?有没有爷爷的信息能够收集的?我基本找完了黎川所有能够联系上的知情人。这一年,我有生以来终于知道了爷爷的容貌,终于看到了六十多年前的爷爷,终于“找到”了爷爷,终于初步完成了父亲和其他亲人的心愿。我与每一位黎川的学者、知情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要用最真诚的心、最大的努力还原那一段悲痛的不幸,告慰在天的父亲、给潘家每一位后人一个交待。
  自此我积聚了最强烈的愿望,那就是一定要去拜祭爷爷让他知道亲人的惦记、一定要去黎川看看这片爷爷生活过、长眠着的地方,看看黎川的模样,让梦里黎川成为真实的记忆。我接到黎川朋友们的热情邀请,虽然大部分人素未谋面却如此的惺惺相惜,毫无陌生的感觉。公元2014年11月1日,在一个阴雨的天气中,我探看完赣州的故居后星夜赶路一路风尘仆仆的踏上了黎川的土地。爷爷在这片天空飘荡了六十多年的灵魂终于看到到家人的到来,他的双眸终于看到亲人的身影,他终于能够倾听到亲人的脚步。从长途汽车走下来,我茫然四顾,恍如梦中。这里就是祖辈、父辈他们牵挂了一生的地方?这里就是藏着他们心中最为伤痛记忆的地方?这里就是六十多年前留过我的家人足迹的地方?
       我见到了黎川的朋友们,我知道了日峰镇,我知道了旧城区与老城区,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我在黎川朋友的指引下寻找着每一个曾经的记忆,看看爷爷当年在黎川县政府办公的旧址、看看黎川一中原来的模样,看看已经踪影难寻的万人体育场;领略新丰桥的雄伟,感受明清老街的变迁。世事沧桑心愿一了,我在黎川终于看到爷爷的遇难之地,我仰望苍天俯视大地听任由水声流淌在黎滩河拜祭亡灵。这一刻见证弹指一挥间,时光就这么过去了六十多年,不经意间竟经历了中国几代人的人生起落沉浮,带来时代和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的在于对于很多中老年人来说,伤痛还未走远;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过去的一切仿佛都是传闻,没有发生过与己无关。这几年来千里寻根的感悟让我认识到只有到了人生的那一个阶段,当一个人真正的思考往事时,才能体会到历史的曲折和命运的多变。不知道这算是普通百姓人生的幸,还是不幸?
       黎川,这片渗透着爷爷灵魂的地方,这块承载着潘家命运转折的土地,这方蕴藏着无数人记忆的天空,将伴随着我的一生。我将关注、关切这里,我会感受黎川的一点一滴变化,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黎川朋友。我衷心希望这里的人们幸福吉祥,衷心祝福这里的土地风调雨顺、美丽富饶,衷心期盼这里的一切幸运之花永远绽放。
                                                            2015年12月31日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