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祁国宁教授纪念馆
  查看图片
祁国宁
1949-09-20 ~ 2014-10-09
 
到访:78857  祭奠留言:322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返回上一页纪念文章
  • 纪念我们敬爱的导师祁国宁教授
    纪杨建  2014/12/9 13:11:00  浏览:672

        2014年10月9日,这将是我们一辈子难以忘怀的日子,我们敬爱的导师祁国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当我接到噩耗赶到医院,看见祁老师安详地躺在病床上时,心头大恸,眼泪抑制不住地往下掉。此时我才明白:今后我的路少了一盏为我指路的明灯,少了一个慈父般的时刻关心我的长辈。
        结识先生十余年,有太多的事值得回忆。但此时身在先生的灵堂内,脑海里尽是他那宽厚、仁慈、善良、关爱的笑脸。想到这张生动极富感染力的笑脸,将永远定格于照片中,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再也不能相见,一时不禁悲从中来,伸出手来竟不知道该敲打些什么。
        先生曾任国家863先进制造专家组成员10余年,为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先生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无需我再赘述。我作为先生的学生和同事的双重身份,此时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先生,您是一个真正的时刻为别人考虑的好人!
        记得1999年我即将博士毕业,正在为找工作的事烦恼时,遇到了先生。先生主动询问了我今后的打算,然后非常仔细地从我的角度帮我分析了各种选择的利弊,让我深受感动。因此,我决心追随先生,做了先生的博士后。
        博士后期间,先生非常用心地培养我,使我在学术、做人和做事等多个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有一次,先生跟我说:“这次带你去德国参加国际会议,这样你可以更快更直接地了解国外的文化,了解如何与国际同行交流。”在德国期间,先生每到一处都为我仔细讲解注意事项,甚至连如何购买火车票,如何看指示牌等这些细节都不放过。这次的德国经历为我后来去美国进修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使我很快地融入了新的学术团队。
        博士后工作结束后,我决定留在先生的团队中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并帮助先生一起培养研究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先生每年都会买个带有日期的笔记本,上门除了会记录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安排外,还有很多与研究生研讨的安排计划。而且每次与学生讨论前,先生都会事先做很多准备工作,甚至是很详细的PPT。有一次,我问先生:“这些工作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做?”先生跟我说:“我们这个领域有些很好的资料是德文的,学生都不太懂德语,如果不让学生了解的话很可惜,同时,整理资料的过程也是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只有导师心中对技术方向把握准确了,学生才会少走弯路,才能尽快地出成果,早日毕业。”
        对待同事,先生从来都是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不愿意因为他而增加别人的麻烦,哪怕是我们这些与他合作最密切的团队老师们。有一次,有一个科研项目需要申报,而此时先生正在北京出差。大家希望把讨论时间定在先生出差回来之后,但是如果几天之后才能确定申报技术方案,离申报截止日期就比较紧。虽然也能完成申请书写作,但就需要熬夜加班,非常辛苦。先生知道后,连夜从北京飞回杭州,然后第二天讨论完后再坐飞机赶回北京。先生告诉我:“我自己麻烦一点没关系,不要让大家因为我而过于辛苦。”
        不仅对学生和同事,先生对周围的其他人也都是非常的友好,处处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有件事情令我至今印象深刻。那是我刚留校的第一年,有一次学校给教职员工发米、油等年终福利。我本想把属于先生的那份给先生送到家里,先生却嘱咐我不要送到他们家,而是让我送给教1的值班员胡师傅,他跟我说:“胡师傅可能没有在学校发福利的范围内,你把我的这一份给他,让他也能感受些过年的氛围。”同时还特意嘱咐我,要对胡师傅说,就说他自己怕麻烦,不想把这些东西带回家。此后,我特别留意着,至今先生都很少把本应属于他的那些福利带回家,都转送给周围的人,例如学生、临时工、外聘老师等。
        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好人,甚至在住院期间都不愿意过多地麻烦医护人员。有一次深夜,病情突然恶化,呼吸困难,但是他还是自己忍着,不愿意在深夜打扰医生和护士,结果差点导致严重的后果。
        此时我已泪流满面,难以继续书写。抬起头,望着先生的照片,我明白:先生所做的点点滴滴真正诠释了如何做一个好人。我们应当以先生为榜样,继承先生的遗愿,做个好人。愿先生在天堂安息!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链接
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