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所说的“放下”,不是说什么都不要,而是说究竟要什么,要多少,这才是最重要的。你的身躯很庞大,但是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你的心脏,多余的财富会拖累你的心灵,多余的追逐、多余的幻想只会增加你生命的负担。人生苦短,只有学会放下,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乐。
四大皆空就要斩断父母亲情?这可不是佛教的思想,只是误解佛教的人的思想。四大皆空讲的是万法无非因缘和合,缘聚缘散,不用执着,执着即会产生烦恼,要堪破放下。然而放下并非放弃,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要更有智慧的去做。在做事中修行。
不要对任何事物抱有任何执著。“所有的美丽与丑陋都是要放下的,因为它们都不是佛性。”超越悲苦 ,好坏 ,无二菩提 ;放下即自在,执着是烦恼的根源。得与失之间,有人可以轻松坦荡微笑面对;有人利欲熏心患得患失。不会停止的人不会知道如何加速;不懂放下的人就不会明白怎样获得。
我们执着什么,往往就会被什么所骗;我们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淡一些,看开一些,看透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好心情。把握住自己的心,让心境清净,洁白,安静。—— 放下不等于放弃,执着不等于坚持。
众生真心本体,般若光明,堂堂独露。但以妄想习气(即贪嗔痴慢等)时时发现,自障妙明。但将冷眼看破,放下便是,不必别求也。能一心专念佛号,净念相续,便是放下第一法。遇难忍处须忍得过,难行处要行得过,惟净业可修便修,于幻缘得过且过。习气销尽,菩提圆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