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曹天天
 
曹天天
2014-05-01 ~ 2014-06-30
 
到访:46323  祭奠留言:367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签名:fu 2017/3/20 10:46
經中雲:三殺生,即由貪心所生、由嗔心所生、由癡心所生。那麼所有的業道是不是都以三根本來究竟呢?不是,經中所說的意思是指諸如殺生之加行是由三根本所生。那三不善業的加行是如何以三根本所生的呢?殺生的加行由貪心所生:諸如為了肉而殺生;嗔心所生:諸如殺害敵人;癡心所生:如以福德之心殺害父母等。不予取的加行以貪心所生:諸如因貪財而不予取;以嗔心所生:諸如偷盜怨敵的財物;以癡心所生:諸如婆羅門將盜竊說為正法。邪淫由貪心所生:諸如因貪戀而行邪淫;以嗔心所生:諸如為了侮辱她人而行淫;以癡心所生:諸如有些外道的說法,女人與花、果、烹飪好的食品、河岸、道路相同,所有人均可享用。貪心等意三業是由三根本所生,因為它們是在三根本的後面立即產生之故。十善業的加行、後行與正行均是由無貪、無嗔、無癡中產生。

己三(別說不善業道)分三:一、不善業道之作用;二、各自之法相;三、業道之詞義。

庚一、不善業道之作用:

殺生害心與粗語,皆由嗔心而究竟,
邪淫貪心不予取,均由貪心而圓滿,
邪見由癡而究竟,餘者以三而圓滿,
基為眾生與受用,名色以及名稱也。

若問:所有的不善業是以什麼來究竟的呢?一、殺生、害心、粗語三者是以嗔心來究竟的;二、邪淫、貪心、不予取三者是以貪欲來圓滿的;三、邪見是以癡心而圓滿,因為邪見是由大愚癡中產生的緣故;四、剩餘的妄語、離間語、綺語三者是以三毒而圓滿的,諸如由貪心引發的這三種是以貪心而圓滿的。

那麼,這四類之基是什麼呢?殺生等第一類之基是眾生,因為殺生是斷絕有情的生命,害心是對眾生嗔恨,粗語是對眾生說刺耳語言。邪淫等第二類之基是受用,因為由享受眾生內在之所觸中產生,並且對其執為我所而生。邪見第三類的基是名色,認為名色所攝的善不善不存在之故。妄語等第四類之基是名稱,原因是妄語等依靠名稱而來。

提前同時而死亡,因無正行生他身,
軍兵等為同一事,一切人均如作者。

签名:fu 2017/3/19 11:15
baoyouweiwei
签名:fu 2017/3/19 11:14
己一、是否具有表色無表色:

六種不善無表色,淫二彼自做亦然,
七種善業具二種,等持所生無表色,
所有加行具有表,無表不定後行反。

身語的善不善哪些具有有表色與無表色呢?不善業的殺生、不予取以及語四業必定具有無表色,而不一定具足有表色,因為委託別人也可成辦之故。唯有邪淫既具有表色又具無表色,原因是它不觀待委託別人而必須自己去做。前六種不善業如果是自己做,也具有表色與無表色兩者。戒殺等別解脫戒的七善業也既具有表色又具無表色。等持所生禪定戒與無漏戒的善業有無表色,因為由入定力所生之故。善不善業的所有加行均具有表色,因為它們都觀待身語之所為。發心力量強大者則具無表色,如果發心微弱則不具無表色。由此可見,是否具無表色是不一定的。後行與加行相反,必定具無表色,而不一定具有表色,若做與正行相同之事則具有表色,若不做則不具有表色。

己二、業道各分三類:

加行三根本所生,貪等彼後即生故。
善業加行及後行,均由無貪嗔癡生。

签名:fu 2017/3/18 10:48
baoyouweiwei
签名:fu 2017/3/18 10:48
戊一、略說:

身之業等不善業,承許名為三惡行,
貪心等雖非為業,亦是意之三惡行,
與之相反為妙行,彼等籠統而歸納,
如應善與不善業,佛說各有十業道。

既然經中說“三惡行與三妙行”,那它們指的是什麼呢?身業等不善業受到聖者呵責,產生不悅意的異熟果,因而被承許為三種惡行。貪心以及“等”字所包括的害心與邪見三者雖然不是業,卻是三種意惡行,原因是貪心、害心與邪見的自性是煩惱,而意業是指思(心所之一)的自性業,它與煩惱互為異體。與之相反即是妙行。這些惡行與妙行如果籠統歸納,即是善與不善業道,經中說它們各有十種。那麼不包括哪些呢?殺生等身業的加行與後行、嗔心等九種意業以及無慚無愧不包括在內,善業也不包括發放佈施、喜愛言談、知慚有愧等。

戊二(廣說)分七:一、是否具有表色無表色;二、業道各分三類;三、別說不善業道;四、斷善根與恢復方式;五、心與幾業道一起產生;六、何界與趣中有幾業道;七、業道之果。

签名:fu 2017/3/17 11:06
baoyouweiwei
签名:fu 2017/3/17 11:05
丙五、以所依方式分類:

無學身語業意三,依次乃為三能仁。

經中雲:“能仁有三,即身能仁、語能仁、意能仁。”這些是指什麼呢?無學道者稱為能仁,完全勝過煩惱之故,彼之身語業與意是三能仁,與經中所說的順序相對應。

丙六、以作用方式分類:

所謂三種諸妙行,實則即是三清淨。

經中雲:“清淨有三,即身清淨、語清淨、意清淨。”這些是指什麼呢?三妙行實際上就是三清淨,因為有漏妙行能暫時清淨,無漏妙行則能永久清淨。

丙七(宣說妙行惡行)分三:一、業道之安立;二、單說邪命之原因;三、何業具何果。

丁一(業道之安立)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签名:晨儿妈 2017/3/15 20:36
南无阿弥佗佛!孩子一路走好!

留言总数:3298 分页:214/41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