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曹天天
 
曹天天
2014-05-01 ~ 2014-06-30
 
到访:46315  祭奠留言:367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签名:志乐 2017/4/12 13:35
彼之殊勝為施主,施物以及福田勝。

佈施特點:是聖者之因,施主殊勝、施物殊勝、福田殊勝。

施主殊勝具信等,以恭敬等作佈施,
是故後受大尊重,應時無有違緣得。

其中施主殊勝是具有信心以及“等”字所包括的持戒、慷慨、聽聞、知慚、有愧、具有智慧、知足少欲功德。佈施之方式:以恭敬等方式,自己親手、應時、不害他眾而佈施。佈施之果:由於以恭敬等方式佈施,後世自己受到眷屬的恭敬愛戴;親手佈施而感受用豐厚;因為應時佈施而感應時獲得財物;不害他眾而佈施,結果自己無有違緣而獲得受用。

色等圓滿之施物,由彼美貌具名聲,
成為歡喜極柔嫩,隨時接觸安樂身。

施物殊勝:是色等圓滿之物,佈施這樣的物品後世自己相貌端嚴,美名遠播,轉成味香悅意、所觸極為柔軟、隨時接觸都會感到安樂的身體。

签名:fu 2017/4/11 12:55
baoyouweiwei,heihei,and_ mama
签名:志乐 2017/4/11 12:52
丙十三、宣說福業三事:

三福稱為福德業,彼事如同業道也。

若問:為何經中說佈施、持戒、修所生慧為福德三事呢?這三種能產生相應悅意之果,因而稱為福德,由於是業的本體而稱為業,又因為這三者均是趨入等起之思的根本,因而稱為福業之事。譬如,身語七業即是業又是道,而意之三業唯一是道,為此稱這所有的業為業道。

何者能舍名為施,以欲供養饒益心,
身語之業及等起,彼果具足大受用,
為自他利為二利,非為二利佈施四。

其中,任何士夫能以善心將財物施與他眾,即是佈施。等起:以想供養善妙對境、救濟可憐眾生的心態而慷慨施捨,並不是為了解脫怖畏與希求回報等。這種業實際上就是身語業及等起相應法。佈施之果:暫時具有豐富的受用。分類:為自利佈施、為利他佈施、為自他二利佈施、非為自他二利佈施四種。為自利佈施:尚未離貪的聖者或者凡夫以世間道遠離貪欲,佈施(供養)佛塔。為他利佈施:除順現法受業以外遠離欲界貪欲的聖者佈施其他眾生,由於佈施者已遠離了欲望,佈施的果報是欲界所攝,因而是利他而不利己。為二利佈施:尚未離貪的聖者或者未離貪的凡夫佈施未離貪的其他眾生。非為二利佈施:除了順現法受業以外遠離欲貪的聖者供養佛塔,因為這只是以恭敬與報恩的心情作供養的。

签名:fu 2017/4/10 11:00
baoyouweiwei and______________ mama
签名:fu 2017/4/10 10:59
寶髻燃燈毗屍佛,三阿僧祇劫末出,
最初乃大釋迦佛。以大悲心施一切,
以此圓滿佈施度,具貪雖然斷肢體,
亦不心亂忍戒度,贊星勝佛精進度,
無間等持靜慮度,爾時之心智慧度。

那麼,本師釋迦佛成為菩薩時,曾對多少佛承侍才成佛的呢?往昔,與本師釋迦佛相同的大釋迦佛于具諍時出世,他的身壽與眷屬等也與釋迦佛相同,佛法同樣是住世千年。本師釋迦佛當時成為一名陶師之子名為光明童子,他供養了大釋迦佛一碗米、一雙鞋與布絮,並發願說:“善逝如來汝之身,眷屬壽命與刹土,殊勝妙相等功德,唯願我等成如此。”從那時起在第一個阿僧祇劫中承侍七萬五千如來,最後寶髻佛出世。當時,第一個阿僧祇劫圓滿。接著于第二個阿僧劫中承侍七萬六千如來,最後燃燈佛出世,當時圓滿第二阿僧祇劫。此後在第三個阿僧祇劫中承侍七萬七千如來,最後毗屍佛出世,當時圓滿了第三個阿僧祇劫。大乘承認每一個阿僧祇劫均承侍無量如來。

那麼,此菩薩在何時圓滿六度的呢?某時,不是以希求增上生的殊勝的發心而是以大悲心將自己的身體受用全部施捨給一切眾生,當時已圓滿佈施度,關於這一點,請參閱本師傳。未遠離貪欲在具貪的情況下砍斷肢體也一心不亂,當時次第圓滿了安忍度與持戒度,如安忍仙人的傳記那樣。本師釋迦佛在轉為婆羅門童子時,看見星勝如來在山洞中入火遍處定,生起信心,單足站立七日,口中讚歎道“大丈夫如牛王您沙門,”依此圓滿精進度,也圓滿了九劫的資糧。在未現前菩提之前無間入金剛喻定時的等持圓滿靜慮度,當時的智慧為圓滿智慧度。這些稱為各自的波羅蜜多。

签名:fu 2017/4/8 10:46
baoyouweiwei and_____________ mama
签名:fu 2017/4/8 10:45
于得無來羅漢忍,成為極重之障礙。

此外,宣說具有能障異熟的三種業,譬如,要前往他鄉,債主就會前來索債。同樣的道理,對於獲得加行道忍位、聖者不來果與阿羅漢者,按次第必定會成為不轉生惡趣與順現法受業以外的欲界、三界這三種業的極度障礙,原因依次為,即所謂的獲得忍位不轉惡趣等,因此說獲得忍位者不轉生惡趣、得不來果後不轉生欲界,得阿羅漢果後不轉三界。

從修妙相之業起,即名住定之菩薩,
投生善趣貴族家,根足轉男憶宿世,
不退彼即贍洲男,觀現量佛思所生,
余百劫中方能引,每一妙相百福生。

假設說殺住定菩薩與殺父親的無間罪相近,那是從什麼界限開始稱為住定菩薩的呢?從積累成熟三十二妙相的業時起稱為住定菩薩,也就是所謂的到一百劫時必定獲得佛果之義。到底是怎樣的呢?一、見道菩薩從此以後轉生於善趣;二、在善趣中也是投生為如大薩拉樹般的王族等高貴種姓中;三、眼等諸根具全;四、轉為男身;五、能回憶生生世世;六、百劫中不退轉而獲得佛果。具有上述的六種特點。所說的成熟妙相的業是指什麼呢?一、由於聰明伶俐,只有轉在贍部洲成為具足男根的士夫才能積此業,而其他趣、其他洲、其他補特伽羅均不能積累這種業,這是所謂積業的特點;二、佛陀真實住世才能積此業的說法是指對境的特點,也就是緣佛陀的善心,而不是緣善趣、解脫、他地;三、它是思所生善,而不是聞所生善,因為聞所生善低級的緣故;四、離成佛還剩下一百大劫;五、所謂的能引與能積累這種業指的是時間的特點;六、實際上三十二相每一相都是由一百一百福德中產生,這是量的特點。

签名:fu 2017/4/7 12:13
baoyouweiwei and____________ mama

留言总数:3298 分页:209/41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