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曹天天
 
曹天天
2014-05-01 ~ 2014-06-30
 
到访:46314  祭奠留言:367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签名:fu 2017/4/16 13:17
接下來宣說戒律所生福業之事:所斷破戒指的是不善有表與無表色,也就是惡戒。能斷除破戒的對治法戒即是戒律所生的善業。所謂的戒是指有表色與無表色所斷的對治法,因此它也是有表色與無表色。雖然不是自性罪,但過午不食等斷除佛制罪的有表色與無表色也是戒律。戒律具有四種功德,是哪四種功德呢?一、不被破戒所染;二、破戒的因——根本與隨眠煩惱沒有出現;三、依止能對治破戒的正念住;四、依止回向解脫之寂滅。

入定之善即為修,能薰染心之緣故。
為得善趣戒重要,為離煩惱修重要。

下麵宣說修行所生福業之事:由心專注於所緣境中入定所生與等持相應的善業即是修行所生福業之事。為什麼叫修行呢?因為如同芝麻被花香薰染一樣心染上善的習氣並串修、起作用。

那麼,戒律與修行所生福事何者重要呢?從獲得善趣的角度來說戒律重要,就依靠無間道直接斷除所斷、遠離煩惱方面而言修行更為重要。想要獲得善趣、遠離煩惱者應當依止戒律與修行。

感數劫住善趣故,四種梵天之福德。
法施非為染汙性,如實開示契經等。

若問:經中雲:“四種補特伽羅生起梵天福德,於以前未做之處造如來靈塔,此乃第一補特伽羅生起梵天福德……。”如是所說的供養四方僧眾歡喜園於其中建造經堂、調解聲聞分裂、修慈無量心也分別與經中所說的第二、第三、第四梵天福德相對應。這裏指的是什麼梵天福德呢?這樣的梵天福德與梵輔天的壽量相應,想要於數劫中感得善趣而在以前未有佛塔之處建造佛塔……如是四種補特伽羅生起梵天福德。此處的梵天是指梵輔天,也就是說與轉生在梵輔天的福德相同,梵天的福德是在欲界的善趣中延續壽量,並於四十中劫期間享受安樂。

签名:fu 2017/4/15 11:14
baoyouweiwei,heihei,and_____ mama
签名:fu 2017/4/15 11:13
大眾部的論師說:用希求心供養佛塔不可能獲得福德,因為佛塔無有接受與享用的能力。

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雖然他們無有接受與享用的福德,但是會獲得從供養佛塔之因中所生的福德,譬如願一切眾生安樂的慈等無量心與“等”字所包括的修正見這些雖然無有接受與直接利益他眾的能力,可是依靠自心的力量會獲得無量福德。

如果說佈施利益等妙田會出現悅意之果這是理所當然的,那麼對旁生等惡田作佈施怎麼會有悅意的果報呢?因為有漏的善因會產生悅意的異熟果報,這一點始終是不會錯亂的,佈施惡劣之田必定會產生悅意的異熟果。然而,由於是惡劣之田而使異熟果報變得微小,就像在貧瘠的田地裏播下的種子應時不會成熟果實並且減小等一樣。

這以上已講述了佈施所生福業之事。

斷破戒惡佛制罪,二色戒具四淨德,
破戒因過未出現,依彼對治與寂滅。

签名:fu 2017/4/14 12:22
baoyouweiwei,heihei,and____ mama
签名:fu 2017/4/14 12:22
由結行田基加行,思與意樂之大小,
業亦變為輕與重。故意圓滿無悔心,
無有對治具從屬,異熟作已積集業。

若問:所有的業輕重如何呢?這要依靠六因而定。一、由後行的差別而成重業,隨著正行業道而連續行持;二、依靠田的差別而成重業,如對利益等福田作事;三、由基的差別而成重業,如殺生、妄語、邪見等;四、由加行而成重業,如恒時所造業;五、由思維的差別而成重業,究竟業道;六、由意樂差別而成重業,如發心廣大。由於根據這六種因的大小差別,業也相應安立為輕重。

若又有人問:經中所說的作已積集業、作已不積業指的是什麼呢?並非是事先未動心在隨隨便便中做的,而是想到一定要做而故意做的;業的支分圓滿完成;已做不悔;無有懺悔等對治法;具足隨喜等從屬;必定感受異熟果報。具足所謂的這六種條件即稱為作已積集業。其餘稱為作已不積業。

供佛塔因所生福,雖無接受如慈等,
因中生果無謬故,惡田亦有悅意果。

签名:志乐 2017/4/13 14:45
baoyouweiwei,heihei,and___ mama
签名:fu 2017/4/13 14:44
田殊勝由趣痛苦,利益功德之差別,
解脫施脫或菩薩,其中佈施第八勝。

殊勝福田:如佈施善趣的人、痛苦之田病人等、利益之田父母、功德田具戒者與得預流果等聖者。這些都是根據田的差別而說為殊勝的。所有佈施中最為殊勝的即是解脫三界的阿羅漢佈施解脫田,因為這種佈施無有任何過患。再者,雖然二者(佈施者與被佈施者)不是解脫者,但菩薩施主作佈施也是殊勝的,原因是他們為了饒益一切有情、獲得圓滿菩提而佈施。經中雲:“佈施隨至者,以怖畏而施,以曾施我而施,以將施我而施,以往昔我之父輩祖輩曾施而施,為善趣而施,為名聲而施,為心之莊嚴、心之資具、瑜伽資糧、獲得殊勝之義而施。”佛經中講述了八種佈施。其中第八為心之莊嚴等佈施最為殊勝。佈施隨至者是指佈施隨時來到的人;以怖畏而施即眼見財產即將用盡而佈施聖者;以曾施我而施是指想到這位受施者曾經佈施過我而作施捨。其他的佈施容易理解。心之莊嚴是指神變;心之資具指八正道;瑜伽資糧是指寂止與勝觀;殊勝之義是指獲得阿羅漢或涅槃。

雖非聖者然而于,父母病人說法者,
最後有者之菩薩,供養功德無有量。

此外,儘管不是聖者,但如果對作為利益之田的父母、痛苦之田的病人、于法身相續中修行之田的說法者、功德之田的最後有者菩薩進行供施,果報也是不可估量的。

签名:志乐 2017/4/12 13:36
baoyouweiwei,heihei,and__ mama

留言总数:3298 分页:208/41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