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曹天天
 
曹天天
2014-05-01 ~ 2014-06-30
 
到访:46307  祭奠留言:367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签名:fu 2017/4/29 08:01
丁二、根本之差別:

欲界所有貪嗔癡,即是不善之根本,
無記根本有三種,彼為愛與無明慧,
二意趨高故餘非。西方論師許四種,
即愛見慢以及癡,由三禪定無明生。

若問:這些隨眠中多少是不善業的根本、多少是無記法的根本、多少不是這兩者呢?欲界中存在的五類所斷貪、嗔、癡是不善業的根本,因為這三種自之本體即為不善,而且也是其他不善業的根本。無記法的根本有三種,即對上兩界的禪定與無量宮等的一切愛、三界的一切有覆無明、三界有覆與無覆的一切智慧以及相應的一切無記智慧,因為它們既是無記法也是根本的緣故。除此之外的隨眠雖有無記法,但不能作為根本,其中懷疑是三心二意而執著,因此不穩固,根本必需要穩固。我慢是以貢高的心態趨向高處,而根本要居於低處。嗔必定是不善業,這一點沒有疑慮。

西方諸論師說:無記法的根本有四種,那麼它們是哪些呢?一、上兩界的愛;二、此二界的一切見與欲界壞聚見、邊執見;三、上兩界的慢;四、前面講的一切癡,原因是對禪定愛重、見重、慢重,並且這些都是由無明中產生的。

丁三、詢問無記法之旁述:

一向分辨與反詰,以及放置而授記,
諸如死生與殊勝,及我與蘊一異等。

签名:fu 2017/4/28 09:21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4/28 09:21
所有遍行之隨眠,以所緣於自地增,
非遍行於同類中,無漏上地有境非。
未作我所對治故,相應法以相應增。

那麼,這些隨眠以所緣與相應的方式而增長的是哪些呢?所有的遍行隨眠是以所緣的方式依靠一切自地而增長的,比如說,欲界的苦諦見斷依靠欲界的五類所斷而增長,非遍行隨眠也是通過所緣的方式在同類中增長,而不是於他類中增長。全部必定是這樣嗎?不一定,無漏的有境六隨眠或者十八隨眠,以及上地之有境的九種不同分界遍行雖然緣它們(指道諦滅諦以及上地境),但並不能通過所緣的方式而增長,因為這些並不是以愛對境與壞聚見作為我所,而是屬於對境的對治法。與受等相應的隨眠以相應的方式增長,因為於彼等未斷除壞愛之故。

丙三(觀待本體之分類)分三:一、真實分類;二、根本之差別;三、詢問無記之旁述。

丁一、真實分類:

上界隨眠欲界中,壞聚見與邊執見,
相應無明均無記,餘此欲界皆不善。

若問:九十八種隨眠中是無記法的有多少,是不善法的有多少?上兩界中的所有隨眠均是有覆無記法,原因是它們不會產生不悅意異熟果並是染汙性。欲界中存在的所有隨眠中壞聚見和邊執見,加上與彼等相應的無明均是有覆無記法,而不是不善法,這是因為壞聚見也可以是為了自己安樂而進行持戒佈施;邊執見也可與解脫相符,所謂的解脫也就是遠離蘊,邊執見實際上也是遠離蘊的一種遠見。剩餘的隨眠在欲界中是不善法,由於產生不悅意異熟果的緣故。

签名:fu 2017/4/27 09:48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4/27 09:46
丙二、觀待所緣境之分類:

見滅道諦之所斷,邪見疑與彼相應,
不共無明共六種,即是無漏行境者。
若緣滅諦緣自地,道諦相互為因故,
六地九地之道諦,彼行境者之對境。

這些隨眠中緣有漏法與無漏法的有多少呢?見滅諦與道諦所斷的有二邪見、二疑共四種,還有與這四種相應的無明合為一,唯一的不共無明算為一,共有六隨眠。或者以界來分,十八種隨眠是無漏的行境者(即緣無漏法),原因是它們對滅道二諦顛倒執著,而這二諦是無漏法。

再者,滅諦的見斷若緣滅諦,則緣自地的滅諦,而不緣他地的滅諦,因為這兩種滅諦是不同的實體之故。欲界的滅諦見斷緣欲界的滅諦,直至有頂之間依此類推。

那麼道諦也必定是這樣嗎?不一定,依靠初靜慮未至定等靜慮六地法智方面的所有道諦均是緣法智的欲界見斷邪見、懷疑、無明三種隨眠的行境,這是因為靜慮六地的道諦相互是平等因與殊勝因,又由於法智方面的道諦是欲界的對治類。依靠這六種無漏法與前三無色界此九地類智方面的所有道諦,是緣彼道之有境地上道這三種見斷的對境,原因是無漏九地的道諦相互為平等因與殊勝因,又由於類智是上地的對治。

貪非緣二所斷故,不害故嗔非緣彼,
寂滅清淨殊勝故,慢戒取禁不緣彼。

那麼,除了此三種以外的其他隨眠不緣滅諦、道諦的原因是什麼呢?貪不是直接緣滅諦與道諦,因為它的對境唯一是所斷,而滅諦與道諦並不是所斷;嗔不緣滅諦與道諦是因為滅諦與道諦不害他者的緣故;慢不緣滅諦與道諦是因為滅諦、道諦是寂滅法;戒禁取見不緣滅與道諦,這是由於此見是將不清淨執為清淨,而道與滅諦是清淨的緣故;見取見也不緣滅與道諦,因為它是將下劣執為殊勝,而滅諦與道諦本來即殊勝。

签名:fu 2017/4/26 09:47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志乐 2017/4/26 09:46
乙二(形相之差別)分五:一、觀待因之分類;二、觀待所緣境之分類;三、觀待本體之分類;四、觀待時間之具理;五、境有境之差別。

丙一、觀待因之分類:

見苦集斷見與疑,相應不共之無明,
即是同分界遍行,中除二見九緣上,
彼等俱生之諸法,亦為遍行除得繩。

這些隨眠遍行於三界的有多少?在三界中見苦諦所斷的各有五見,三界共十五見,見集諦所斷的有二見,三界共六見。同樣,見苦集諦之疑有二,三界共有六,與見、疑相應的無明合為一類,三界共有三無明,與其他根本煩惱不共的見苦集諦所斷的無明合為一,三界有三無明,合計起來,總有三十三隨眠,三界每一界的十一隨眠可以緣各界的五類所斷,並且是產生這些隨眠的因,因而是同分界遍行。

九十八種隨眠中剩餘的六十五種隨眠與上述六種同分界遍行無明以外的無明不是遍行。所說的十一遍行中的九種由於是不同分界,並且也可緣上界,因而稱為不同分界遍行,也就是十一遍行除去其中的壞聚見與邊執見,因為這兩見只是將自相續之蘊看作是我、常斷,而上下的相續不同之故。緣於下面的煩惱是不存在的,原因是通過斷除下面煩惱而必定遠離欲樂之貪。只有隨眠才是遍行嗎?與此等十一種隨眠隨行俱生的心與心所受等一切相應法以及法相等也是遍行,但得繩不包括在內,因為這些隨眠與得繩之因的果不是一體。一切遍行與苦集諦的法相相違而執著,所以是直接顛倒執著,非遍行不是與苦集二諦相違,而是緣直接顛倒執著並以貪心尋求,以嗔心惱害,以慢而自滿,由此可見,這三種是再度顛倒執著。

签名:fu 2017/4/25 10:24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留言总数:3298 分页:205/41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