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曹天天
 
曹天天
2014-05-01 ~ 2014-06-30
 
到访:46305  祭奠留言:367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签名:fu 2017/5/5 11:25
丁三、斷與離之差別:

雖斷苦諦之見斷,其餘所有遍行具,
初品修斷雖已斷,然彼余諸有境垢。

若問:斷除所斷者一定解脫嗎?解脫者一定已斷除所斷了嗎?解脫者一定斷除了所斷,但斷除所斷並不一定解脫,因為生起苦智(十智之一,了知一切有漏取蘊皆是苦諦之智)未生起集智時,苦諦的一切見斷雖已斷除,但剩餘的遍行集諦見斷的所有遍行仍舊緣已斷的苦諦見斷,因而它們是以所緣的方式具足或未離。同樣,雖然第一修斷的上上品相應已斷,緣已斷的上上品修道之有境垢染剩餘的上中品等未斷的所有修斷仍然緣已斷的所有修斷,因而已斷的修斷也是以所緣的方式具足。

丙五、境與有境之差別:

欲界所生苦集諦,見斷以及修所斷,
自地三心色界一,無垢心識之行境。

签名:fu 2017/5/4 10:46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5/4 10:44
戊二、辯答:

第三觀點以作用,安立三時為最佳。
誰障作用非異時,時間亦成不應理。
若有何故未生滅,此等法性極甚深。

若問:那麼,以上四種宗派哪一觀點好些呢?第一種觀點應當合併在數論外道中,因為他們承認事物轉移而實體不轉移並承認一切事物為一本體的緣故。第二種觀點有三時錯亂的過失,原因是他們承認諸如過去一時也具有三時的法相。第四種觀點有一時也成了三時的過失,這是由於他們承認過去也有前中後三刹那。這些觀點中要屬第三種觀點稍微好些,因為他們從作用未生、生而未滅與作用已滅的角度而安立為三時。實際上,這一觀點也有過失,為什麼呢?就拿現在的相應眼根來說,就成了不是現在的相應眼根,原因是它不作產生果之事。

對方辯駁說:雖然不作現在看色法的事,但卻做將產生取果的事,因而安立為現在。

如果這樣承認,那麼過去的同類因也應成了現在,因為它做產生現在之果的事。就三時而言,誰對現在做事成障礙,都應成了不做障礙,因為現在實有存在。此外,作用與時間是他體還是一體,如果承認他體,那麼作用應成了無為法,原因是承認他體之故。如果這樣承認,作用就成了常有。如果認為是一體,那麼過去與未來也不應該是現在的過去與未來時間,因為承認作用不是時間以外的他法並且現在實有存在之故。

對方說:無有這種過失,原因是從作用未生與作用已滅的角度而安立為過去與未來的。

怎麼會未來未生、過去已滅,不應該是這樣吧,原因是你們承認現在具有實體之故。

對此有部宗說:由於一切法的法性是深奧的緣故,以尋思的智慧無法變成他法,這是有確鑿可靠的教證,因而我們絕不捨棄自己的宗派。

签名:fu 2017/5/3 00:07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5/3 00:07
丁二(旁述分析三時之理)分二:一、對境三時成立實體;二、辯答。

戊一、對境三時成立實體:

三時實有佛說故,二具對境有果故,
言說三時存在故,許說一切有部名。
彼等四種稱事相,階段以及他轉移。

如果有人說:三時現在到底有無實體?如果有,則成了常有,如果說沒有,則與所說的具足相違?所有時間都存在實體,但無有常恒的過患,因為它具足有為法的法相生等之故。那麼,過去、未來、現在實體存在的原因是什麼呢?有原因,如經中雲:“比丘當知,若過去色非有,多聞聖弟子眾不應於過去色勤修厭離,以過去色是有,故多聞聖弟子眾應于過去色勤修厭離,若未來色非有,多聞聖弟子眾不應于未來色勤斷欣求,以未來色是有,故應多聞聖弟子眾于未來色勤斷欣求。”(這一點通過理證也可成立:)由於識是依靠對境與根二者而產生的,因而意根于三時之法中產生意識;再者緣過去未來之意識現在即有對境的緣故;又因為已造業不會虛耗,所以現在存在過去業的異熟果,而因果同時存在,生滅同時這是誰也不會承認的。

正由於說所有三時與所有五事都實有存在,因而才承許為說一切有部。關於三時實有成立的此等說法也有四種觀點,事法轉移、法相轉移、階段轉移、其他轉移。一、法護尊者的觀點:如苗芽未來變成現在、現在變成過去時,雖然實體並未轉變為其他實體,但事物變成他法,比如金器毀壞後作成裝飾品時顏色不會變,然而形狀卻已變成了其他形狀。二、妙音尊者的觀點:當時雖然具足三時的法相,但從偏重於某一法相而安立為過去等,譬如一個男人特別貪戀一個女人時,並不是對其他女人遠離了貪心,但由於對那一女人特別貪愛而說貪戀那一女人。三、世友尊者的觀點:當時從作用未生、作用已生未滅、作用已滅的角度而安立為過去等,例如,曆算者的一個丸子,分別放在有一、一百、一千標誌的骰點中時分別安立為一、一百、一千等。四、覺天尊者的觀點:當時從前中後三刹那的角度而安立為過去等,比方說,一個女人觀待自己的母親她是女兒,觀待她的女兒是母親。

签名:fu 2017/5/1 10:49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5/1 10:49
若問:佛經中宣說了無記法之見,我與世間是常是無常、是二非二;世間有無邊、是二非二;善逝圓寂後出現不出現、是二非二;身體是生命或命為身體以外之他法,即身與命是一體異體,此十四種是佛未授記之見。

既不是善法也不是不善才稱為無記法嗎?所置的提問沒有直接作答也稱為無記法。那麼,對於詢問有多少種答復呢?有四種,即一向、辨答、反詰、置答。一向之詢問:諸如,眾生有生死嗎?一向之作答:所有生的有情都不能脫離死亡。辨答之詢問:諸如,眾生死後生還是不生?辨答:具有煩惱的眾生生,無有煩惱的眾生不生。反詰之詢問:諸如,此人殊勝不殊勝?反問:你是觀待什麼而提問的?如果觀待天人,則是下劣,若觀待惡趣眾生,則殊勝。置答之詢問:諸如人我與蘊是一體還是他體?置答:既不是一體也不是他體,因為人我本來就不成立,比如石女兒本不成立,當然也就不存在回答他是白色等的概念了。

丙四(觀待時間之具理)分三:一、真實宣說;二、旁述分析三時之理;三、斷與離之差別。

丁一、真實宣說:

過去現在貪嗔慢,已生未斷則具彼,
未來意之彼等者,其餘五識具自時,
未生之法具三時,剩餘隨眠悉皆具。

若問:這些隨眠自境所作的對境在那一補特伽羅相續中是如何具足三時的呢?一般來說,煩惱有自相煩惱與總相煩惱兩種。其中貪嗔慢為自相煩惱,因為它們是由美醜、高低對境而產生的,而不是緣所有的對境,也不是在一切時分都產生。無明、疑、見是總相煩惱,原因是它們緣有漏蘊而在一切時分中產生。其中過去與現在出現的貪、嗔、慢無論是在六識任何群體中出現,緣三時五類所斷的任何對境而產生這些煩惱,乃至未斷除之間,對境的實法對於那一補特伽羅來說都是具足的,如同用繩子將牛栓在樁子上一般。所謂的具足也是指補特伽羅以緣那些對境的方式而具足所斷,而並不是指具足得繩。意識群體中出現的未來貪等三種緣過去、未來與現在出現的一切對境的方式而具足,原因是意的對境中存在三時的法。意識以外的五根識群體中出現的未來或將生的貪、嗔,只具足未來自時的實法,這是因為這些識不緣過去與未來。不生的一切有法即三時的一切對境對於那一補特伽羅來說是具足的。剩餘的無明、疑、見三時對境那一補特伽羅也是具足的,因為它們是總相煩惱之故。

签名:fu 2017/4/29 08:01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留言总数:3298 分页:204/41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