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俱舍論釋 第六品 分別聖道 洛德汪波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譯 第六品 分別聖道 第六分別道與補特伽羅品分四:一、所緣境聖諦;二、現證真諦之次第;三、現證真諦之補特伽羅;四、宣說現證之道。 甲一(所緣境聖諦)分五:一、連接文;二、道自本體;三、真實四諦;四、建立諸行皆苦;五、旁述二諦。 乙一、連接文: 依見諦修斷煩惱,是故稱為遍知名。 既然說“斷即獲得遍知名”,那麼依靠什麼對治、斷除什麼所斷才獲得遍知名稱呢?依靠見諦與修道而斷除煩惱才稱為獲得遍知名稱。 乙二、道自本體: 修道二種有無漏,所謂見道唯無漏。 既然說“依見諦修斷煩惱”,那麼修道的本體是有漏法還是無漏法呢?修道既是有漏法又是無漏法,因為世間修道是增長有漏四禪四無色的漏法,出世間修道串習見道之義而不會增上漏法。所謂的見道唯一為無漏法,這是由於它是三界尤其是有頂見斷的對治法並且同時斷除上、中、下九品見斷的緣故。 乙三、真實四諦: 一切真諦說四種,苦集如是滅與道。 彼等自體亦複然,彼之次第依現證。 若問:那麼,“依見諦修斷煩惱”中的“諦”是指什麼呢?即是指所見所修的四諦。都有哪些呢?也就是本論第一品中所說“無漏道諦”中的道、“抉擇滅”中的滅、“苦集世間”中的苦、集。經中也宣說了此四諦。若問:這裏的次第也是依照第一品所說的那樣嗎?不是,那麼是怎樣的呢?應當按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的順序。如是次第宣說的原因何在呢?此處是依照現證這些真諦的順序而說的,因為見道時首先現證苦諦、其後是集諦、再後是滅諦、最後是道諦的緣故,就像觀察場地而縱馬馳騁一樣。資糧道與加行道時所有諦均是按照如是次第證悟而生起的,猶如發現患病而追知病因,再著手治病一樣。現證之方便就像尋找藥一樣。 定義:從苦至道之間的此等真諦唯一是聖者所見的,故稱為聖諦,而並不是凡夫的顛倒所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