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遍失與退失的本體是什麼呢?這兩種失均是獲得的一法已舍後不再具有,即生起非得。那麼,這二者有什麼差別呢?遍失是指以造罪而失,例如以邪見失毀善根;退失則也有以功德所導致的,比如說,以見道(的功德)使得從凡夫中退失。 獲得頂位不斷善,得忍不墮惡趣中。 那麼,這些加行道各具有什麼功德呢?獲得暖位以後即使出現遍失,也必定獲得涅槃。獲得頂位後雖然會有造無間罪與轉生惡趣的情況,但善根不會中斷。獲得忍位之後不再投生惡趣,因為已遠離了投生惡趣之業與煩惱的緣故。 己三、別說遣疑: 有學聲聞種姓轉,暖頂二者得成佛, 餘三得忍亦可變,本師麟角喻者非, 依於第四之靜慮,一座上得菩提故。 暖位頂位者從有學聲聞種姓中轉移,能得以成佛,而獲得忍位以後則無法成佛,因為獲得忍位以後不轉生惡趣,而菩薩為他利要投生到惡趣。此外,獲得中品忍以下的暖、頂、下品忍位三者也可以轉為獨覺,因為轉成緣覺後不需投生惡趣之故。佛陀與麟角喻獨覺住於暖位等不能轉成其他種姓,原因是從暖位智到菩提無生智之間依靠第四靜慮而於一座上生起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