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問:假設在欲界中第一世見諦,轉世後獲得不來果,也有中般涅槃等分類嗎?在欲界見諦並且那一生結束後再次轉生於欲界獲得不來果者不會行往色界等其餘界,原因是:由於欲界痛苦眾多而生起強烈厭離心,結果在那一世即獲得阿羅漢果。 在欲界完結壽命的聖者與轉生於上兩界的所有聖者均不會出現遍失的情況,因為彼等生生世世連續熟修聖道,已得穩固;他們也不依靠煉根(而使根機轉變),原因是他們累世中通過修道使得根機已經完全成熟了。 辛二、輪番修: 最初輪修第四禪,刹那相雜而成就, 為受生及現法樂,畏懼煩惱故皆修。 斷除五品唯轉生,色界五淨居天處。 既然說“輪修禪往色究竟”,那麼到底輪番修的方式是怎樣的呢?在最開始尚未生起任何禪定境界之時,輪番修一切易道中最殊勝的四禪正行,也就是說,先修第四禪無漏相續,接著修有漏相續,再修無漏相續,如是三次輪番後即能入定,之後再逐漸進入二刹那輪番修無漏與有漏(即二刹那修無漏,二刹那修有漏,再二刹那修無漏),此為輪番修之加行。一旦一刹那修無漏、一刹那修有漏、再一刹那修無漏,如是三刹那相雜而修後便能入定,當時即已成就了輪番修正行。前二刹那相當於無間道,第三刹那相當於解脫道。 阿闍黎世親論師認為:刹那輪番修只有佛陀才能做到,而其餘的補特伽羅則不能修,因為只有達到完全能夠隨心所欲入三相續才算成就。 所依:首先是三洲的人類,後來轉生到色界也依然能夠輪番修行,通過串習第四靜慮後也就自然能輪番修下三靜慮。 必要:為了轉生淨居天、為了現法樂住以及因畏懼煩惱遠離耽著禪味的等持者都可修行。 為什麼淨居天決定有五處呢?其原因是,輪番修第四靜慮有下、中、上、極上、最上品的差別。所謂的輪番修之因:二無漏之間夾雜一有漏的一相續心為下品,有三心現前(即一無漏、一有漏、一無漏),中品有六心現前(即二無漏、二有漏、二無漏)、上品有九心現前(即三無漏、三有漏、三無漏)、極上品有十二心現前(即四無漏、四有漏、四無漏)、最上品有十五心現前(即五無漏、五有漏、五無漏),通過輪番修此五品靜慮,其果報依次感生從無熱天至色究竟天之間的淨居五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