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曹天天
 
曹天天
2014-05-01 ~ 2014-06-30
 
到访:46289  祭奠留言:367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签名:fu 2017/7/5 09:37
有五因故立四果,果前舍道得勝果。
總集滅法得八智,以及獲得十六相。

既然有這麼多的果,那為何只安立四果呢?如此安立並無過失,安立四果是因為只有在完整具足五因的任一階段才能安立為果。何為五因呢?一、在果之前先舍向道;二、證得勝果;三、得到總集滅盡所斷的一個得繩;四、同時獲得苦諦等四法智與四類智此八智;五、完整獲得無常等智慧之十六相。由此可知,見道十五刹那以前的預流向顯然不具備這五因,後三向雖然具有後二因,但無有前三因,所以未稱作果。

以世間道得果者,混雜持無漏得故。

若問:假設唯有無漏無間道才能稱得上是沙門果,那麼離貪者以世間道獲得一來果、不來果怎麼能算是沙門果呢?無有過失,實際上此二果並不是僅僅以世間道獲得的,也需要依賴出世間道才能獲得。那是怎樣的呢?也就是通過有漏離系果與後來無漏見道的離得融為一體而獲得的,因為未得見道就不會有得果的名稱,並由於受持中間二果所攝的一個無漏得繩。意思就是說,有漏的離得在果位時總集起來而持受無漏之本體。

庚五、梵輪:

彼名梵性即梵淨,亦為梵輪梵轉故,
所謂法輪為見道,迅速行等具輻等。

签名:fu 2017/7/3 07:43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7/3 07:42
辛三、世間道之所緣:

世間解脫無間道,依次而緣上下地,
即為靜等粗等相。              

既然出世間道是緣四諦,那麼世間道的所緣是什麼呢?世間的解脫道與無間道按次第緣上地與下地,上地即是指靜以及“等”字所包括的妙與離三種行相,下地觀待上地以大勤作而修行,故為粗以及“等”字包括的劣及障此三行相,

庚三、智之生理:

不動盡智起無生,否則盡智無學見,
彼諸羅漢皆具足。              

若問:在盡智的最後無間生起何智呢?假設是一位不動法利根阿羅漢,則不退失而從盡智中生起無生智,倘若非為不動種姓的阿羅漢,則由盡智中生起盡智之相續或者無學正見。若問:難道不動法種姓的阿羅漢就不會生起正見了嗎?正見對於一切阿羅漢來說都能生起,(只不過不動法阿羅漢)是隨無生智而生的。

庚四、沙門之攝義:

沙門之性無垢道,果即有為無為法,
彼等各有八十九,解脫道及一切滅。

既然說“沙門性有四果”,那麼沙門、性與果分別指什麼呢?沙門是指徹底息滅各種煩惱之相續的聖補特伽羅。性或方便是指能直接得果的無垢無間道,因為它通過直接息滅煩惱的途徑令成為聖者之故。所謂的果是指解脫道的有為法與遠離所斷的無為法。這些果如若廣說,則每一果都有八十九種。那麼是哪些呢?上下界共有的八類見斷,加上九地的九九八十一修斷,總共有八十九所斷,能斷除這些所斷的八十九無間道是沙門性,其果是指有為法的八十九解脫道以及滅盡這些所斷的八十九種滅法。

签名:fu 2017/7/2 11:34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7/2 11:34
辛二、以何地斷何地之所斷:

依於無漏未至定,能離一切地之貪。
勝三地由未至定,或禪生末解脫道,
上地非由未至定,聖八能勝自上地。

若問:那麼,以何地遠離何地之貪呢?以生起無漏本體的未至定地能遠離自地、上地與下地所有九地之貪,因為無漏未至定是三有的對治。

那麼,如果以未至定從下地中離貪,末尾的解脫道是在未至定的本體中生起還是在正禪的本體中生起的呢?以未至定勝過欲界、一禪與二禪此三地的煩惱時,如果那位修行人是利根,則從正禪中生起末尾解脫道,因為未至定的舍受能轉移為正禪的意樂受與(身)樂受,而且對未至定的興趣淡薄。而遠離此三地以上的三禪等之貪時,(三禪的末尾解脫道是在四禪的末至定中生起,)而四禪以上並非是從未至定中生起末尾解脫道的,而是由這些地的正禪中產生,因為唯以舍受根而且不觀待勤作生起正禪之故。

此外,聖者七種無漏正禪及殊勝禪此八地勝伏自地與上地的煩惱,而不能勝伏下地煩惱,原因是下地煩惱只依靠未至定就足可以勝伏。

签名:fu 2017/7/1 12:07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7/1 12:06
阿羅漢向者以金剛喻定滅盡有頂的下下品修斷之得繩以及生起盡智的解脫道時,那位聖者即稱無學者,因為獲得了未得之果而不再需要修學之故。也叫做阿羅漢,原因是圓滿自利後便能利他,並且成為一切凡夫與有學者的應供處。

庚二(旁述斷除所斷之理)分三:一、以何道斷何地之所斷;二、以何地斷何地之所斷;三、世間道之所緣。

辛一、以何道斷何地之所斷:

有頂離貪依出世,其餘地則依二種,
依世間道離貪聖,彼之離得亦有二。
有說依出世亦爾,已舍不具煩惱故,
解脫有頂之一半,生起上禪同不具。

若問:如果聖者要遠離各地之貪。那麼是以什麼對治遠離何地之貪的呢?如是修道有世間道與出世間道兩種,其中有頂之貪是以出世間道遠離的,而不是以世間道遠離的,因為有頂之上再無他地(故其上無世間道對治)、增長自地之愛(故自地不能對治自地)、下地低劣(故以下不能對治上)。除了有頂以外的八地均是依靠世間道與出世間道二者而離貪的,也就是說,以上地未至定的世間道以及具道諦行相的出世間道而遠離。

那麼,凡夫與聖者的世間離得有什麼差別呢?以世間道如應離貪的聖者生起有漏與無漏兩種離得,因而斷除(所斷)較為穩固。而凡夫只是生起有漏離得,所以相對不穩固。

有些部的論師承許說:以出世間道(離貪)也應生起有漏與無漏兩種離得,否則鈍根不來果者以出世間道遠離乃至無所有處之間的貪欲並通過煉根而變成利根者,也應成了具有空無邊處等的煩惱,因為以前鈍根之無漏離得已捨棄而在當時有漏離得並不存在之故。但這一點絕不能承認,原因是明明見到這樣的聖者已舍無漏離得而並不具有煩惱,由此可說他們具有世間的離得。

(經部宗駁斥:)這是不一定的,因為假設以出世間道如應解脫有頂九品煩惱的一半即以下八地煩惱的鈍根者變成利根者,那麼對他來說,有漏的離得並不是他的對治,因而這種情況不可能存在。正像你們自己所承認的那樣,已捨棄無漏離得,而在兩種離得均不存在的情況下,他們也不會再具有(已離的)煩惱。不僅如此,而且具有解脫欲界之離得的凡夫如果生起一禪之上的二禪等境界,則欲界的離得通過轉地而舍,他們也同樣不會再具有欲界的煩惱。

签名:fu 2017/6/29 09:56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留言总数:3298 分页:192/41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