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曹天天
 
曹天天
2014-05-01 ~ 2014-06-30
 
到访:46284  祭奠留言:367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签名:fu 2017/7/18 22:25

何地有多少種菩提分法呢?一禪中可以有三十七道品,一禪未至定則具有不包括喜覺支在內的三十六道品,之所以無有喜覺支是由於具有被下地煩惱退失的憂慮。二禪有不包括正分別的三十六道品,因為二禪已經斷除了尋。三禪與四禪具有不包括喜覺支與正分別在內的三十五道品,原因是尋先前就已隱沒,並且遠離了對喜樂之貪執。一禪正行殊勝定也有不包括此二者的三十五道品,因為此地已斷除尋並是舍受之地故。前三無色界也無有此二者,另外也不具戒律支,因為已斷除尋、是舍受並且不存在身語業的緣故。欲界與有頂具有不包括七覺支與八正道的二十二道品,之所以無有八正道,是由於欲界非為入定的心(不具有色界與無色界的細微之心),有頂的心不明顯,故而無漏道不依於此二地。

丙六、旁述獲得解信之理:

若見三諦得法戒,現證道亦得佛僧,
所謂之法即三諦,以及緣覺菩薩道,
實體為二信與戒,本體即是無漏法。

签名:fu 2017/7/18 07:34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志乐 2017/7/18 07:34
丙四、本體之差別:

七覺支及八正道,唯是無漏餘二者。

若問:那麼,菩提分法哪些是有漏、哪些是無漏法呢?七覺支與八正道唯一是無漏,因為它們是在見道與出世間修道中安立的緣故。除此之外,四正念至五力之間既是有漏也是無漏,原因是凡夫相續中具有的資糧道加行道所攝的菩提分法為有漏,聖者相續中所具有的三道所攝的菩提分法為無漏。

丙五、何地所攝:

一禪之中具一切,未至定則不攝喜,
二禪無有正分別,三四無喜正分別,
中間靜慮亦複然,前三無色亦無戒,
除去覺支正道外,欲界以及有頂具。

签名:fu 2017/7/16 20:26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7/16 20:25
所謂的三十七道品是從名稱的角度而安立的,實際上它們包括在十種實體中。根與力中的兩種信攝於信中。同樣,四正斷、根與力中的二精進、精進覺支以及正勤這八種是精進。根與力中的二念、念覺支及正念此四者為念。正見、擇法覺支、根與力中的二慧此四者再加上四念住此八種為慧。根力中的二定、四神足、定覺支、正定此八種是定,因此以上五者(信、精進、念、慧、定)即包含了三十道品。舍覺支、喜覺支、正分別、安覺支四者各為一實體,正語等三者是戒律的自性。

念住慧性勤真住,四神足則為等持,
宣說主體實彼等,加行所生德亦爾。

若問:那麼,慧、精進、定怎麼會分別是八種呢?四念住是慧的自性,真實安住於精進與所謂的四正斷實際上是同一個意思,四神足是定的自性。念住等是智慧等也是就主體而言的,如果它們也具有從屬,那麼各自群體中存在的加行所生功德——聞思修的有漏無漏智慧、信、精進、念、戒等也均屬於念住等。

丙三、部類之次序:

七類依次初業者,順抉擇修見道行。

三十七道品在哪一道位以什麼為主而安立的呢?有部宗承許說:七種部類是依照如是順序而安立的:初業者即資糧道中斷除了四種顛倒故安立了四念住;在順抉擇分法(加行道)的暖位時依靠得真諦所緣差別之因而增上精進故安立了四正斷;頂位時能趨入不退失之善法故安立了四神足;忍位時能堅定不退地對信等獲得自在故安立了五根;勝法位即世第一法時不被違品煩惱所害故安立了五力;修道中能趨近菩提故安立為八正道;見道迅速而行故立為七覺支。阿闍黎世親與其他論師則認為:後兩者也是按照生起功德的次序而安立的,即於見道中是七覺支、見修二道中是八正道。

签名:fu 2017/7/16 02:17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7/16 02:17
若問:三十七道品是哪些呢?即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與八聖道。四念住前面已宣說過。四正斷是指已生惡令斷除、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為此以意樂加行生起欲樂並精勤,以正行發起精進,以後行極度持心,最後真實安住。四神足:是指由恭敬加行之欲樂、相續加行之精進、心等持之種子以及觀察所緣(與相之智慧)中所生的欲定斷行具神足、心定斷行具神足、勤定斷行具神足與觀定斷行具神足。五根:即能自在享用一切善法的信、精進、念、定、慧。五根不被不信等違品所害為五力。七覺支:覺是指證悟法性,它的自性分支即擇法覺支、念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安覺支、舍覺支與定覺支。其中念覺支是彼之依處,精進覺支是能超離下地的出離支,喜覺支有利身心故為利益支。其餘三者是無煩惱支,其中安覺支是染汙之根本受生惡處的對治;定覺支是它的依處;舍覺支是說明無有沉掉的本體。八聖道:指正見、正分別、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與正定。正見是指依靠後得的智慧來衡量從而斷定入定所證悟之義。能通達他人證悟的心為正分別。正語指的是善妙見解,正業即是正戒,正命因資具鮮少而令他人生起誠信。剩餘的三者是違品的對治,其中正勤是修斷煩惱懈怠的對治;正念是隨煩惱沉掉的對治;正定是入定障礙的對治。

丙二、以實體而分類:

謂三十七菩提分,此由名立實體十,
即信精進念慧定,舍喜安戒正分別。

签名:fu 2017/7/15 14:28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留言总数:3298 分页:189/41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