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曹天天
 
曹天天
2014-05-01 ~ 2014-06-30
 
到访:46283  祭奠留言:367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签名:fu 2017/7/23 11:18
签名:fu 2017/7/21 20:38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7/21 20:37
丁二、旁述斷除所斷之理:

將生未來無學心,由從障礙得解脫,
趨向滅盡之聖道,彼之障礙徹斷除。

以三時中的哪一時無學心解脫障礙呢?依靠將生的未來無學心從障礙中得解脫。那麼,以三時的何道斷除那一障礙呢?趨向滅盡的現在之道完全斷除現在的障礙,因為它們是所斷與對治、所害與能害的關係,而過去、未來是已滅與未生之事。因此,令不具有產生後面所斷的能力即稱為斷障。

無為解脫稱斷界,盡貪欲謂離貪界,
斷界即除餘煩惱,所謂滅界即斷事,
苦集忍智厭何斷,均離貪亦有四類。

签名:fu 2017/7/21 06:19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7/21 06:18

若問:既然經中說“無學具有十分支、有學具有八分支(指八正道)”,那麼,無學的正解脫與正智在有學分支中未宣講的理由是什麼呢?之所以在有學支分中未說正解脫,是因為有學位尚被煩惱所束縛,在有學的分支中也未說正智,因為正智是指盡智與無生智(而有學位不具有此二智)。解脫有兩種,即摧毀煩惱抉擇滅無為法解脫與勝解有為法解脫,而無學位的分支中所說的解脫是勝解有為法解脫。有為法解脫也分兩類,即遠離貪的心解脫貪與遠離無明的慧解脫。

如果有人說:這樣一來,正智就不是第十分支了,因為它為正見所攝之故。

並非如此,所謂的菩提是指前面所說的盡智與無生智,它們才是正智,而並不是盡慧見與無生慧見。如雲:“盡智無生非慧見。”

签名:fu 2017/7/20 09:42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7/20 09:42
經中說“解信有四,即于佛解信、于法解信、于僧解信、聖戒解信。”那麼,在那一階段獲得解信呢?見道時現見前三諦而對聖者歡喜之戒與法獲得解信,因為當時已獲得無漏七斷,並以智慧現見了無我。現證道諦於佛及其聲聞僧眾獲得解信,原因是能成佛的法是無學道諦,能成僧的法是有學無學二道,即於此二道誠信。“亦”字是說也包括於聖戒、于正法獲得解信。那麼,于法解信中的法是指什麼呢?此處所謂的法是指前三諦,原因是從執著自相的角度而如應安立的。同樣,緣覺的有學無學道以及菩薩的有學階段的無漏道也是法。所說的四種解信實際上也只有兩種實體,因為於三寶誠信是信心的自性,第四于聖戒解信是戒律的自性。解信的本體是什麼呢?解信的本體均是清淨無漏法。

丙七(別說無學法)分二:一、真實宣說無學法;二、旁述斷除所斷之理。

丁一、真實宣說無學法:

有學支中未宣說,二種解脫束縛故。
摧毀煩惱無為法,以及勝解有為法,
無學有為二解脫,所謂菩提即正智。

签名:fu 2017/7/18 22:25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留言总数:3298 分页:188/41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