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曹天天
 
曹天天
2014-05-01 ~ 2014-06-30
 
到访:46282  祭奠留言:367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签名:fu 2017/7/31 15:28
乙一、概述及對境:

智分有漏與無漏,有漏謂初世俗智。
無漏分二法類智,俗智對境為一切,
法智緣欲苦諦等,類智行境上苦等。

若問:既然經中說“智有法智、類智、世俗智、他心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盡智與無生智十種。”那麼,這十種智都是怎樣的呢?實際上所有的智如果歸納,則有兩種,即有漏智與無漏智。所謂的有漏智即是世俗智,所謂的世俗智就是指緣于普通的瓶子、氆氌等世俗對境的智慧。無漏智包括兩種,唯有法智與類智。世俗智的對境是一切有為法與無為法,因為它第一刹那了知自己與自群體以外的一切法,第二刹那再對其本身與所屬加以了知。所謂法智的行境是欲界的苦諦等四諦,因為它是從緣欲界苦諦等的角度而安立的。類智的行境是上兩界總集的苦諦等四諦,因為它是上界的對治之故。

乙二、分類及差別:

彼等以諦別立四,由依四諦彼等智,
安立無生與盡智,初生即苦集類智。

此等法智與類智各有四類,因為根據了知四諦的差別而各有四種智。由四諦的這些智而安立為無生智與盡智,盡智即是所謂的了知苦諦等(等字包括斷除集諦、現前滅道、修行道諦)的有境,無生智則是所謂“無所了知、(無所斷除、無所現前、無所修行)”的有境。盡智與無生智這兩者最初產生即是緣苦諦與其因集諦的類智,因為緣有頂的下下品修斷而是無常等(不淨、無我、空)苦諦行相與因等(集、生、緣)集諦行相的有境,因此它指的是有頂解脫道的類智。

签名:fu 2017/7/28 20:38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7/28 20:37
學習次第 : 進階

俱舍論釋 第七品 分別智

 

洛德汪波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第七品 分別智

第七分別智品分五:一、智之基;二、智之自性;三、智之具;四、智之得;五、智所攝之功德。

甲一、智之基:

無漏諸忍非為智,盡智無生智非見,
此外聖慧為二者,余為智六亦為見。

若問:上述既宣說了“忍”,也講了“正見”,那麼有是忍不是智,是正智而不是正見的情況嗎?無垢見道的八種忍均不是決定自境的智,因為尚未斷除取自境的懷疑,而是能斷除取自境之懷疑的無間道。盡智與無生智不是正見,因為它們不是真實斷定對境的計度分別,只是分別所作(指了知苦諦、斷除集諦、現前滅諦、修行道諦)與無所作(即苦諦亦無所知、集諦亦無所斷、滅諦亦無所現、道諦亦無所修)的智慧。除這兩者以外的聖者無漏慧也就是從苦法智至道類智之間既是智又是正見,因為它們是斷定真實對境的智慧。除聖者智慧以外,其他凡夫的世間正見是智,因為它是一種覺知,壞聚見等五見與世間正見共六種不僅是智也是見。

甲二(智之自性)分五:一、概述及對境;二、分類及差別;三、定數及對治之差別;四、相之差別;五、法之差別。

签名:fu 2017/7/27 13:28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7/27 13:28
那麼,所謂無為解脫與經中所說的斷界、離貪界與滅界三者有什麼差別呢?無為解脫實際上也就是所謂的斷界等三者,由於斷滅了三界的一切貪欲,因而稱為離貪界;同樣,所謂的斷界是指斷除貪心以外的嗔等煩惱;所謂的滅界是指斷除色等有漏事。

那麼,依靠道諦離貪必定是對所緣境生起厭惡嗎?苦諦與苦因之集諦的所有忍與智的所緣均是有漏諦,因而是對所緣境生起厭惡,原因是它們將低劣對境視為過患。而緣滅、道諦並非如此,因為它們不是緣低劣對境之故。依靠任何道直接斷除煩惱,無論緣四諦的任意一諦都會離貪,因為它是直接對治所斷的無間道之故。由此可推知,厭、離貪等即有四種類別,一、有厭而無離貪,即直接斷除所斷無間道以外緣苦集諦的加行道、解脫道與勝進道等,原因是這些道視所緣為過患。二、有離貪而無厭:是指緣滅諦的無間道,因為此道視所緣為功德。三、既有厭又有離貪:緣苦集諦而直接斷除的無間道。四、既無厭也無離貪:緣滅、道諦的加行道、解脫道與勝進道。

俱舍論第六分別聖道品釋終

签名:fu 2017/7/24 22:10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7/24 22:10
那麼,所謂無為解脫與經中所說的斷界、離貪界與滅界三者有什麼差別呢?無為解脫實際上也就是所謂的斷界等三者,由於斷滅了三界的一切貪欲,因而稱為離貪界;同樣,所謂的斷界是指斷除貪心以外的嗔等煩惱;所謂的滅界是指斷除色等有漏事。

那麼,依靠道諦離貪必定是對所緣境生起厭惡嗎?苦諦與苦因之集諦的所有忍與智的所緣均是有漏諦,因而是對所緣境生起厭惡,原因是它們將低劣對境視為過患。而緣滅、道諦並非如此,因為它們不是緣低劣對境之故。依靠任何道直接斷除煩惱,無論緣四諦的任意一諦都會離貪,因為它是直接對治所斷的無間道之故。由此可推知,厭、離貪等即有四種類別,一、有厭而無離貪,即直接斷除所斷無間道以外緣苦集諦的加行道、解脫道與勝進道等,原因是這些道視所緣為過患。二、有離貪而無厭:是指緣滅諦的無間道,因為此道視所緣為功德。三、既有厭又有離貪:緣苦集諦而直接斷除的無間道。四、既無厭也無離貪:緣滅、道諦的加行道、解脫道與勝進道。

俱舍論第六分別聖道品釋終

签名:fu 2017/7/23 11:19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留言总数:3298 分页:187/41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