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二(與凡聖二者共同功德)分五:一、分類;二、本體;三、法之差別;四、神通所攝之功德;五、廣說第一神通。 戊一、分類: 神境天耳他心通,宿命生死漏盡通。 若問:既然說“無礙解通等”那麼神通有多少種呢?神通有六種,即神境智證通、宿住隨念通、天耳智證通、他心智證通、生死隨念智證通與漏盡智證通(關於六通,大小乘阿毗達磨說法不同,此處是大乘阿毗達磨說法,按照小乘自宗應將其中的宿住隨念通換成天眼智證通。)。 戊二、本體: 彼為解脫道慧攝,其中四通世俗智, 他心通則為五智,漏盡通如漏盡力。 總的來說,六通均是解脫道的智慧。分別而言,除了第三他心通與第六漏盡通以外的四通本體是世俗智,因為它們是所知自相的有境。他心通:是緣他心而了知彼之差別的神通,如果所緣是無漏法,則是法智、類智與道智,所緣若是有漏法,則再加上世俗智與他心智本身共五智。漏盡通:如同漏盡力一樣,就漏法滅盡而言是六智,就相續中具有而言為十智。 戊三、法之差別: 五通依於四靜慮,自與下地為對境, 所得由修熟離貪,他心通具三念住, 神境天耳眼唯身,眼耳無記餘皆善。 若問:那麼,此等通在何地具有呢?前五通在四靜慮正禪中具有,由於它們依于易道之故。第六漏盡通則於九地中具有,因為這些均是自己所依之自地與下地的有境。 那麼,它們是依何而獲得的呢?所得的一切神通均是依靠前世於輪回中修習熟練遠離欲貪而得,如果修行尚未達到純熟則由加行而得。 那麼,此等神通屬於什麼念住呢?第三他心智證通具有除身念住以外的三念住,因為它唯一緣相應法之故。神境智證通與天耳通、天眼通唯一是身念住,這是由於它們緣色與聲的緣故。 此六通是善、不善、無記法哪一種呢?天眼通與天耳通是無覆無記法,其餘的神通均是善法。 戊四(通所攝之功德)分二:一、宣說三明;二、宣說三神變。 己一、宣說三明: 最後三通即為明,遣前際等無明故。 無學漏盡初二者,彼相續生故謂明。 許有學具無明心,是故經中未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