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曹天天
 
曹天天
2014-05-01 ~ 2014-06-30
 
到访:46271  祭奠留言:367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签名:fu 2017/9/14 20:38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
签名:fu 2017/9/14 20:38
丁二(與凡聖二者共同功德)分五:一、分類;二、本體;三、法之差別;四、神通所攝之功德;五、廣說第一神通。

戊一、分類:

神境天耳他心通,宿命生死漏盡通。

若問:既然說“無礙解通等”那麼神通有多少種呢?神通有六種,即神境智證通、宿住隨念通、天耳智證通、他心智證通、生死隨念智證通與漏盡智證通(關於六通,大小乘阿毗達磨說法不同,此處是大乘阿毗達磨說法,按照小乘自宗應將其中的宿住隨念通換成天眼智證通。)。

戊二、本體:

彼為解脫道慧攝,其中四通世俗智,
他心通則為五智,漏盡通如漏盡力。

總的來說,六通均是解脫道的智慧。分別而言,除了第三他心通與第六漏盡通以外的四通本體是世俗智,因為它們是所知自相的有境。他心通:是緣他心而了知彼之差別的神通,如果所緣是無漏法,則是法智、類智與道智,所緣若是有漏法,則再加上世俗智與他心智本身共五智。漏盡通:如同漏盡力一樣,就漏法滅盡而言是六智,就相續中具有而言為十智。

戊三、法之差別:

五通依於四靜慮,自與下地為對境,
所得由修熟離貪,他心通具三念住,
神境天耳眼唯身,眼耳無記餘皆善。

若問:那麼,此等通在何地具有呢?前五通在四靜慮正禪中具有,由於它們依于易道之故。第六漏盡通則於九地中具有,因為這些均是自己所依之自地與下地的有境。

那麼,它們是依何而獲得的呢?所得的一切神通均是依靠前世於輪回中修習熟練遠離欲貪而得,如果修行尚未達到純熟則由加行而得。

那麼,此等神通屬於什麼念住呢?第三他心智證通具有除身念住以外的三念住,因為它唯一緣相應法之故。神境智證通與天耳通、天眼通唯一是身念住,這是由於它們緣色與聲的緣故。

此六通是善、不善、無記法哪一種呢?天眼通與天耳通是無覆無記法,其餘的神通均是善法。

戊四(通所攝之功德)分二:一、宣說三明;二、宣說三神變。

己一、宣說三明:

最後三通即為明,遣前際等無明故。
無學漏盡初二者,彼相續生故謂明。
許有學具無明心,是故經中未稱明。

签名:fu 2017/9/13 09:15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
签名:fu 2017/9/13 09:14
签名:fu 2017/9/11 06:22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
签名:fu 2017/9/11 06:21
戊四、得法:

若不具全一不得,彼六德依邊際獲,
邊際有六靜慮邊,彼者隨順一切地,
依次增上至究竟,佛外他者加行生。

若問,那麼,獲得四無礙解中的一者就一定獲得所有的無礙解嗎?這是一定的,原因是四無礙解不具全而獲得其中之一的情況是沒有的。

無染等六種功德是依何地而獲得的呢?這六種功德(無染、願智、四無礙解)是以第四靜慮邊際之加行而得到的。那麼邊際有多少種呢?邊際有六種,如果從意義上分析,則是前面所說的(無染、願智、四無礙解)六種,或者除開詞無礙解的五種,再加上第四靜慮邊際本身,共六種,詞無礙解之所以不包括在內是因為它雖然是依第四靜慮而得,但實際上必定依於欲界與第一靜慮,也就是說因為它是欲界與一禪地所攝的緣故,如雲:“詞依欲界初靜慮”。這六種功德稱為邊際的原因是什麼呢?這是有原因的,第四靜慮的邊際隨順一禪至有頂之間順行(由欲界至有頂)或逆行(從有頂至欲界)的一切地,之後從下品至中品、由中品到上品逐步遞增,趨至究竟。所有六種功德都是同樣,在佛陀以外他者相續中具有的是由加行勤作而生,而佛無有加行,因為佛陀是功德自在者之故。

签名:fu 2017/9/7 23:52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
签名:fu 2017/9/7 23:51
如同無染定為不動法補特伽羅具有、依靠三洲人身而生一樣,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詞無礙解與辯無礙解也是如此,它們的所緣、地、本體方面有差別。前三者的所緣依次是對名稱、意義、詞句無礙了知。第四辯無礙解,以斷定意義相聯或相違的詞語無有滯礙為他眾明顯宣講,如是宣講之智對於道等持自在——不忘自在(作意止觀等持而不忘失)能無礙了知,因而它的所緣是語與道(也就是說對於語與道無礙了知即名辯無礙解)。本體是滅智以外的九智。地:可以如應依於欲界至有頂之間的一切地。

義無礙解:從了達諸法之義的角度而言是十智,若從通達涅槃勝義的角度來說,則是滅智、法智、類智、世俗智、盡智與無生智六智。它在欲界至有頂之間的一切地均具有。

此外的法無礙解與詞無礙解是世俗智。地:法無礙解在欲界與四靜慮中具有,而在無色界是不存在的,因為無色界無有名聚之故;欲界與一禪具有詞無礙解,而這以上是沒有的,由於一禪以上無有引發言詞之尋的緣故。

留言总数:3298 分页:180/41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