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曹天天
 
曹天天
2014-05-01 ~ 2014-06-30
 
到访:46245  祭奠留言:367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签名:fu 2017/10/24 22:33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10/24 22:32
苦諦等及類智品。              

經中說解脫有八種,也就是內有色觀外色解脫(先不滅除自內色想,即行觀察外色是空的三摩地)、內無色觀外色解脫(剖析滅除自內諸色成空,是內無色想,進而觀察外色如布、瓶等亦皆是空的三摩地)、淨色解脫(喜化淨色心生勤勉,不喜變化諸不淨色心不勤勉,為求除治此種煩惱所修禪定)、四無色解脫(能使智慧相應之四無色處等持,背舍色界及無色界自地以下諸有漏貪之四種定:即空無邊處解脫、識無邊處解脫、無所有處解脫和非想非非想處解脫)與滅盡解脫(能令心心所法寂靜安住,粗分受想滅盡不生之道)。前二解脫是不淨觀,觀青腫相之故;是無貪的本性,因為此二解脫依次是貪欲界與一禪之色的對治;它們在初二禪正行中具有,而在三禪是無有的,因為彼等只是貪色的對治,而(三禪無有根識)不存在貪二禪之色的對治故。第三淨解脫並非是不淨觀,因為它緣悅意對境而視為清淨相之故,在第四禪中具有,本體是無貪。

如果有人說:既然在三禪中不安立為解脫是由於貪二禪之色的對治不存在,那麼四禪也不能安立為解脫了,因為四禪同樣無有貪三禪之色的對治故。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因為淨色解脫不是修貪欲的對治,由於在一禪二禪時修不淨觀而使心疲憊不堪,此解脫是為了提高心力以及觀察前二解脫修得成功與否。無色解脫則是無色界之善妙的淨定與無漏定。滅盡解脫是滅盡定,三界中最細微的心是有頂心,而滅盡定要在較有頂心更細微之心的末尾無間而入,起定時,從有頂自地的淨定以及依於下地無所有處之心的聖無漏心而出。

所緣:前二解脫是屬於欲界的不悅意可見色處的有境,第三解脫是悅意處的有境。四無色解脫的行境即所緣可以是一切上地、自地的苦諦以及“等”字所包括的集諦、滅諦及類智品的上下道與自地。

签名:fu 2017/10/23 19:55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10/23 19:55
若問:那麼,慈等無量直接斷煩惱嗎?此四無量並非直接斷除煩惱,因為此等只是緣眾生而作意信解,而直接的斷道是作意真如。

所依:只有在智慧敏銳、貪欲過患眾多的人類中才能生起,其他眾生則無法生起。

具足一種無量就具足所有的無量嗎?不包括喜無量的三者若具其中之一就必然具足其餘二者。因此,如果一者存在,必定各具三種,喜無量對於轉生三禪四禪者來說無有,因此並不一定具有。

乙二、宣說解脫:

所謂解脫有八種,初二不淨二禪具,
第三末有體無貪,無色定善滅盡定,
微微心末無間入,由自淨下聖心出。
初三緣欲攝見色,無色行境上自地,

签名:fu 2017/10/22 20:04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10/22 20:03
甲二(定所攝之功德)分五:一、宣說無量;二、宣說解脫;三、宣說勝處;四、宣說遍處;五、宣說彼等之理。

乙一、宣說無量:

無量四治害心等,慈悲無量無嗔性,
喜為意樂舍無貪,相次願樂離苦悅,
眾平等緣欲有情,喜初二禪餘六地,
有許為五不斷惑,人中方生必具三。

所緣境的眾生無有量,具有能緣、福德無量的心有四種,即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與舍無量心。

那麼,無量心定數為四的原因何在呢?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對治眾多害心以及“等”字所包括的損惱心、不喜他樂、嗔心貪心而確定有四種。

四無量各自的本體是什麼呢?慈無量與悲無量是無嗔之善;了知他眾具樂而悅意為喜無量;舍無量則是無貪之自性善。

四無量之行相:依次為願一切眾生具足快樂;願一切眾生擺脫痛苦;願一切眾生不離喜悅;作意對一切眾生無有貪嗔一視同仁。

四無量之行境即所緣為欲界的一切眾生,因為是緣彼等之害心等的對治法。

四無量所依地:喜無量是意樂受,因此只在初二禪才有;其餘三者在靜慮六地中具有。有些論師認為這些唯是正行地,因而是不包括將禪未至定的五種殊勝禪。

签名:fu 2017/10/21 19:32
baoyou mama_heihei_weiwei
签名:fu 2017/10/21 19:32
所依身份是智慧敏銳的人。

補特伽羅:由於是利根的行境,因此唯有不動法阿羅漢才能生起,而其他阿羅漢並不能生起,因為他們無有生起此等的威力。地:由於是聖諦之行相,因而在不包括二禪以上七種未至定在內的六靜慮、四無色(再加欲界)此十一地中才有。

丙四、以作用而分類:

為成現法樂住者,即修第一善靜慮,
欲得殊勝知見者,則修清淨天眼通,
為得分別智慧者,則修加行所生善,
為得一切漏盡者,當修金剛喻定也。

若問:經中說:“修等持修習靜慮,若屢屢而行,亦有成現法樂住者,如是類推,亦有成知見者,亦有成分別慧者,亦有成漏盡者。”這些到底是指什麼呢?於第一善靜慮中入定,即修成現法樂住之等持,以此為主,實際上四種等持均具有,唯獨這一等持稱為現法樂住,而後面的三種等持不叫現法樂住,這是由於它們存在退失、從中轉生上地、趨入涅槃的可能性。與眼通相應的慧稱為修成見之等持,與眼通後生起的意識相應的慧稱為修成知之等持,這兩者合而為一承許為修成知見之等持。因為以這些眼通來觀察則能現見、了知眾生身體之惡行的緣故。加行所生的有漏功德修不淨觀、無染定等以及無漏解脫門等的慧稱為成就分別慧之等持,因為以智慧的差異而使辨別的能力越來越高之故。金剛喻定依靠第四禪末際,稱為修成無餘滅盡彼相續之漏法的等持。

留言总数:3298 分页:173/41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