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二(定所攝之功德)分五:一、宣說無量;二、宣說解脫;三、宣說勝處;四、宣說遍處;五、宣說彼等之理。 乙一、宣說無量: 無量四治害心等,慈悲無量無嗔性, 喜為意樂舍無貪,相次願樂離苦悅, 眾平等緣欲有情,喜初二禪餘六地, 有許為五不斷惑,人中方生必具三。 所緣境的眾生無有量,具有能緣、福德無量的心有四種,即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與舍無量心。 那麼,無量心定數為四的原因何在呢?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對治眾多害心以及“等”字所包括的損惱心、不喜他樂、嗔心貪心而確定有四種。 四無量各自的本體是什麼呢?慈無量與悲無量是無嗔之善;了知他眾具樂而悅意為喜無量;舍無量則是無貪之自性善。 四無量之行相:依次為願一切眾生具足快樂;願一切眾生擺脫痛苦;願一切眾生不離喜悅;作意對一切眾生無有貪嗔一視同仁。 四無量之行境即所緣為欲界的一切眾生,因為是緣彼等之害心等的對治法。 四無量所依地:喜無量是意樂受,因此只在初二禪才有;其餘三者在靜慮六地中具有。有些論師認為這些唯是正行地,因而是不包括將禪未至定的五種殊勝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