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卢焘将军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卢焘
1882-09-01 ~ 1949-11-14
 
到访:54973  祭奠留言:157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人生道路的正确选择 (温存超)
北宏  2020/6/21 11:38:00  浏览:414

    卢焘将军的一生是奋发拼搏的一生,是爱国爱民的一生,是无上光荣的一生。他从桂西北乡村走出山外,胸怀报国志,少年赴疆场, 在风雨如磐中寻找方向,在炮火硝烟中追求光明, 从一个普通的壮家少年,成为身经百战的将军, 成为彪炳史册的英雄。卢焘将军的伟大和荣光,就在于他在旧中国复杂而艰险的环境中,在诸次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 在数十年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英勇献身, 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灿烂人生。
    卢焘将军的生平事迹给我们的启示,首先在于他志高远,奋发成才,叱咤风云,青史留名。卢焘出生寒门,从小经历战乱, 饱尝饥寒, 受过财主欺负,深切体验民间疾苦,偶有读书机会, 便发奋苦读,立志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卢焘从明伦到庆远,多得名师指点,学业有成。然而, 虽然成绩名列前茅却得不到任用, 故而投笔从戎。在几经波折的军旅生活中,卢焘结识了同盟会会员张铁城,便毫不犹豫加入同盟会,并在不久后毅然辞去军职,走上了反帝反清的革命道路。因密运武器,谋划柳州武装起义失败,受到清朝政府的通缉,卢焘更名隐形,经龙州绕道河内到达昆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 接受正规军事训练。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期间, 卢焘品学谦优,始终与南方革命同志保持联系,传播革命思想,并与朱德、范石生等同学歃血为盟,义结金兰。此后,带兵作战,辗转滇、 黔、川、渝、湘、 桂、 粤等地,在云南 “重九”独立起义、援川定黔、讨袁护国、支援北伐等战争中,脱颖而出,胆识过人,屡建功勋,四十岁时即奉孙中山大总统令任黔军总司令兼贵州省省长,领陆军上将衔,之后又挂孙中山大总统府高级顾问和高级参谋之职,在辛亥革命和民国时期叱咤风云,声名远扬,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青史留名。
    卢焘将军人生的可贵还在于他身处官场而能洁身自好, 在惊涛骇浪中不随波逐流,保持高尚的人格。卢焘早年曾在梧州海关任职, 因看到同事利用职权,敲诈勒索,谋财害民,他心中便顿生不平, 耻与贪赃枉法之辈为伍,仅任职三月便愤然辞职;入伍后初掌财务后勤一丝不苟,查处贪污军饷行为;既而领军率部又能爱兵如子, 军纪严明,对地方秋毫无犯;1918 年 2 月,卢焘率部驻扎湘西,适逢母亲七十大寿, 湘西各界父老筹集银元两万块以为寿礼,卢焘分文不收,悉数退回;就任黔军总司令兼贵州省长后,时任参谋长的何应钦为其开列月薪及外加交际费用等达3000 多元的预算清单,卢焘用点烟的纸捻将月薪 500 元外的其他各项一一烧穿,拒不接受,认为若接受那些钱财就是贪污行为,将会带坏风气;他一反历任贵州首脑达官贵人以权谋私修建公馆的惯例,不修公馆,而是租借民房或公房居住,且多次搬迁, 直至 1939 年日机轰炸贵阳, 所居平房被炸毁, 卢焘这才在郊区买下农民的三间旧平房和一块菜地, 修葺为 “半日山庄” 定居下来; 尽管名声显赫,但卢焘向来都避免别人为他祝寿, 拒受节日礼物;反对讲排场,不走红地毯;为修建黔桂公路做出重大贡献,却坚决拒绝以“寿慈” 命名六寨车站……正因为卢焘为人正派,为官清廉,故地方人士对他评价极高,有“四不”(不争权夺利、不修公馆、不讨小老婆、不抽大烟)、“三正”(为人正直、 办事公正、作风正派)、“二爱” (爱国、爱民)和 “一乐” (乐于助人)之说。在旧中国军阀混战割据一方的年代, 在乌烟瘴气的民国官场中,卢焘能够 “出淤泥而不染”,从始至终洁身自好,保持高尚的人格,的确难能可贵, 堪当世人楷模。1948年 5 至 6 月,卢焘在离别 42 年之后回到故乡探亲,赋有咏龙潭诗一首,诗云: “不必临渊羡, 平生常自醒。哪能随波流,任他热还冷。我欲问鱼乐, 跃跃不能语。终非此中藏, 冲天作霖雨。” 从中,我们不难读出卢焘早年即胸怀大志而平生奋进,且始终淡泊明志,不入俗流,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
    卢焘将军生平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更在于他明辨是非,追求光明,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卢焘初时投军,大约因怀才不遇,不甘受恶势力的欺压,而一旦接受民主思想,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便毅然辞去军职,甘冒危险从事革命活动。柳州起义失败后,又潜往云南报考陆军讲武堂。因为,卢焘意识到“往赤手空言哪能济事?非入新军或陆军学堂,密灌革命思想于同学不为功。” 在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中, 卢焘甘冒枪林弹雨,冲锋在前,建功立业。而一旦看清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争权夺利,厌倦军阀混战, 便明智地抽身而出, 先是主动辞去贵州省长之职,后又三次推退大元帅府大本营北伐革命军总司令委任状;1927 年北伐期间,经白崇禧极力推荐,窃据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曾委任卢焘为湖南省主席和第四路军总指挥,卢焘看清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的反革命面目,故以“不能胜任”为由拒之;早在大革命期间,卢焘就曾两次营救过韦拔群,1928 年又说服范石生容留和接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后撤到湘南的部队;而至 1936年 7 月,为了反蒋抗日救国,卢焘却毅然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 总司令;抗战期间,年近花甲的卢焘虽已脱离军界,但仍关心战事,慷慨解囊给十九路军捐款,参加广西省抗日慰问团赴前线慰问抗日将士; 1946 年在贵阳,1948 年在南京,蒋介石先后两次邀请卢焘面谈,卢焘都避之不见;1949 年贵阳解放前夕,国民党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在逃离贵阳前欲聘卢焘为 “贵州反共保民委员会” 委员,妄图拉卢焘替其垫背,卢焘一口拒绝; 而背地里却与我地下党接触, 表示愿意协助地下党工作,组织领导贵阳民众临时治安委员会,维持地方治安,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迎接解放大军,最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纵观卢焘将军一生的经历,都是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判断形势,明辨是非,在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做出正确的抉择,选择了一条追求光明的人生道路。
    卢焘将军之所以值得我们敬仰,正是因为他具有为国为民, 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精神。凭他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经验,他不可能不意识到在那种时候出面组织领导贵阳市民众临时治安委员会担任主任委员所面临的危险。而事实上,蒋介石已经将卢焘列入了最后的暗杀名单,而且卢焘将军还收到过以示恐吓的空白信件,但他却将民众安危摆在首位,与百姓同舟共济,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毅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意见,接受民众的推举和请求,敢于担当,面对凶残的国民党反动军长刘伯龙,正义凌然,临危不惧,不怕流血牺牲, 表现出爱国爱民和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
    纵观卢焘将军一生,其人生道路的正确选择来自于中华传统的道德观念,来自于民主革命思想,来自于爱国爱民之心。卢焘早年饱读诗书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事亲至孝, 交友以信,接物以诚, 恺梯慈祥,霭然仁者”,凡谋事决策,以民为本。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次重要关头, 卢焘除了自己审时度势外, 还征求贤母意见方做抉择。例如袁世凯窃国,卢焘告母,母亲说:“筹安会,召乱也,志士反对, 义举也。” 卢焘于是联络同志讨袁护国;再如,1922 年 “定黔军”回黔,卢母劝说:“战争之事,能避则避”,于是卢焘让出省长大权,“以母命,力避成祸”,避免生灵涂炭。这些在《卢焘哀母启》中均有叙及。卢焘追随孙中山,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但他在历史的进程中思想不断进步,认清蒋介石窃国大盗、独夫民贼的反革命面目,拥护共产党,站在人民一边,为民族解放事业光荣献身。今天,我们缅怀卢焘将军的光辉事迹,学习他奋斗毕生的精神和爱国爱民的思想,学习他淡泊明志和清正廉洁的品质,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这对于我们发扬革命传统精神,振兴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无疑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作者:广西河池学院教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著名文学评论家、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广西先进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