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卢焘将军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卢焘
1882-09-01 ~ 1949-11-14
 
到访:54969  祭奠留言:157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祖父卢焘将军二三事(卢青还)
北宏  2020/4/1 20:26:00  浏览:774

     在我的印象中,祖父卢焘将军的形象是标准的中国军人——身材魁梧、小平头、高高的鼻梁上浓眉大眼炯炯有神,坐时腰板挺直、双手放在膝上,两眼平视前方。作为曾经担任过民国时期黔军总司令的他,不怒而威是外人眼中的印象。在亲人的眼中,特别是我们这些小孩子眼中,他却是个慈祥可亲的“老头”。
     记得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随着父母来到广州读书。一天,放学回家见到家中来人了,走近一看,呀,是公(我们称祖父为公)。听公操着一口广西味的贵阳话与大家交谈,我慌忙回到房间躲起来,父亲生气地说:“公来了,为什么要躲!”我只好硬着头皮说:“我唔识讲贵阳话!”这时,祖父张开双臂微笑着说:“来,给公抱一抱就好了!”我扑到祖父的怀里,在他温暖的怀抱中感受着亲情的美好。此情此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成为我对祖父的最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祖父带领全家人和杨荣斌、杨舜诚的家人,一同来到黄花岗。我们一行15个人在七十二烈士纪念碑前行礼,听祖父讲烈士的事迹。我当时只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说的事许多都不明白,但是他慷慨激昂的神情和对烈士崇敬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每当看到当年的合影,祖父的形态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多年后,看了祖父的自撰年谱,才知道他带领家人去黄花岗的原因。原来七十二烈士中的李德三,是祖父1907年在柳州参加同盟会起义时的同乡和战友。1908年,柳州起义失败后,他们被清政府通缉。祖父辗转到昆明进入云南讲武堂继续革命,李德三则到广州参加起义,壮烈牺牲。祖父怀念先烈的事迹还有,他30年如一日为张铁城烈士申请国家表彰的事。张铁城烈士是祖父的革命引路人,他们一起在清军中共事,在广西柳州准备起义。同盟会起义失败后,张铁城到东北,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行动中被杀害。1942年,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祖父联合多名老同盟会员,提请国民政府表彰张铁城烈士,以激励国民的抗战热情。在祖父的不懈努力下,此事最终实现,可以告慰先烈。
     2005年,黄花岗纪念馆向社会征集历史资料,我父亲把祖父当年在黄花岗吊唁烈士的照片送给他们,纪念馆认为极其宝贵,还给父亲一个荣誉证书。祖父和父亲不忘先烈的情怀,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家人。所以,不忘故人、心系革命是祖父给我的印象之一。
祖父留给我的另一个印象是关心桑梓、提携后辈。抗战时期,日本飞机的大后方进行狂轰滥炸。1939年2月4日,在大轰炸中我们家位于金井街(今贵阳富水南路)的五间旧房被毁。这个1928年周西成为挽留祖父而代购的房产,以及我们辛苦积累的家什竟付之一炬。后来,无家可归的我们在亲友的帮助下,到贵阳的郊区小宅吉村买下农民的三间旧房,祖父为此房起名“半日山庄”。一家人过着乡村的艰苦生活度过了抗日战争的艰辛岁月。就是这样困难的环境中,祖父依然在关注贵州人民生活的同时,对家乡广西也尽最大努力去为民解困。
记得有一次我和父母从外地回来,一进入“半日山庄”就看到院子里有许多陌生人。听父母闲话时,才知道这些都是家乡来的。他们有的来求学、有的来避难、有的来寻找工作。大家还没有着落时,都会来“半日山庄”,希望祖父帮助他们。祖父对家乡来人,总是尽力量给以协助。得到他支助的许多人也对他从心里感激。1969年的一天,一个陌生人找到我,他自我介绍叫覃善德,在柳州公路局工作。他是专程来看望我的。他当年得到祖父的帮助,从家乡到上海学习技术,后来回家乡服务。他说是祖父的提携改变了他的人生,他永远怀念老人家的恩德。
     祖父对家乡人民的情感还体现在关心民众疾苦上。根据他给广西省参议会议长蒋继伊的信函得知:1946年,祖父曾经应广西省参议会的请求,找到当时担任国民政府粮食部长的谷正伦,当面反映广西连年受到旱灾、虫灾影响,粮食减产,人民生活困难的状况,以同袍之谊请其协助减免民众的负担。经过努力使广西得以减免征粮50万担,并发还1941年和1942年的粮食库卷。广西民众上交粮食的负担得以缓解。此外,他在“半日山庄”闲居期间曾经担任贵阳两广同乡会的理事长,为发展贵州教育提议以同乡会的房产开办“两广中学”,并为筹建工作四处奔走。贵州作为他半身心血服务的第二故乡,希望在贵州的家乡人好也成为他关心桑梓的表现之一。
     祖父留给我的不能忘怀的印象是眷恋亲人、视死如归。这个印象的形成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篆刻在卢家人脑海中的。1949年11月14日,当年10岁的我从外边回到家中时,只见父母在哭泣,并吩咐我陪同祖母和弟妹们到李婆婆家暂住。第二天,当来人接我们回家时,只见家中来了许多人,走进堂屋看到祖父躺在那里,人们哭成一片。祖父,两天前还在与家人谈笑风生的祖父已经离开我们了。
     后来,表哥告诉了我们祖父离开家时的情景。11月14日清晨,国民党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派人开车来到“半日山庄”,说是来接祖父去开会。他们进入院中,就控制了整个院子,祖父上厕所也有人跟着。表哥说,祖父走出大门时,一边下台阶,一边频频回头。我可以想象得到,作为久经沙场的将军,祖父应该感觉到了危险的降临。但是,他临危不惧镇定地面对生死时,对亲人的眷恋就留在他对家的深情回望中。就这样,祖父被特务们杀害在贵阳转湾塘。他牺牲在贵阳解放前夕,牺牲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贵阳民众临时治安委员会主任的岗位上。
     祖父的牺牲,正如当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李济深送来的那幅三米高红底金字的特殊挽联:“英雄不死、永志人心”。也像胡羽高先生的祭文:“说什么见危授命,说什么杀身成仁。在紧要关头,只看他一死所为何因。有死比泰山还重,有死较鸿毛为轻。有的是为己,有的是为人,有的是为国,有的是为民。……虽不是受命于见危,却实是因仁而杀身。”
     每当我看到祖父的国家烈士证书,祖父的印象就清晰起来。每当我看到纪念设施中的祖父形象,我就感到他离开我们不远。一个多甲子的时间流逝,使他深爱的国家和人民走上了繁荣富强之路。我想,他的在天之灵会感到安慰。
                                       2017.1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