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爱恋
  查看图片
李荣
1972-05-25 ~ 2012-01-07
 
到访:148390  祭奠留言:4968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干部,就应该像他这样”
敏  2012/6/1 21:31:00  浏览:2152

“干部,就应该像他这样”
                          ——追记澳前镇副镇长李荣生前事迹
                               本报记者 王光慧 张冬梅
 “李荣,这件事情,你去处理一下……”9日下午,在澳前镇两委会上,镇党委书记施心平、镇长翁彬又像往常一样,向李荣布置任务,可李荣的座位空空的。

8日,李荣的邻居陈春康女儿出嫁,但陈春康没有顾及当地习俗忌讳,多次来到李荣遗体面前,捶胸顿足,泣不成声……

大家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李荣走了,太过疲劳的他,永远地“睡”着了……

与他相处十几年的同事李小强说:“他是全镇最忙的一个人,在镇里头,村里面,随处可见他的身影。”

被提名副镇长以后,李荣更忙了,不仅要分管镇里的海洋渔业安全及农业等工作,还挂点龙山村、南赖村、潭报村,兼任复杂繁琐的党政办工作。

“他是开放开发的马前卒”

澳前镇龙山村是实验区重点工程建设云集之地,龙凤头海滨浴场在这里,环岛路贯穿而过。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各种工作很难开展。

去年7月份,镇里人事调整,龙山村挂点干部出现空缺,很多人都不愿意趟这“浑水”。当镇领导征求李荣意见时,他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原本就挂点南赖和潭报两个村的李荣,挂点村增加到了3个。

“李荣常说,在开放开发面前,我们不能退却,必须迎难而上,做一个马前卒、急先锋。”李小强回忆起李荣说的这段话时,眼睛湿润了。

环岛路要从龙山村经过,涉及到不少房屋、祖坟的拆迁工作。李荣挂点龙山村后,便开始挨家挨户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他常常和村民们促膝长谈,宣传实验区的发展规划和美好愿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征地拆迁工作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理解。

“龙山村的拆迁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只剩下两户居民房的拆迁事宜没有谈妥,这都是因为群众信得过李荣。”龙山村村主任陈有盛说,“出事当天,他又一次去了拆迁户余六弟的家中做思想工作,单单余六弟的家,李荣已经去了十几次。”

澳前镇是平潭对台交往的最前沿,客滚轮码头就建在这里。在码头附近的玉道村和玉楼村,村民都在这片海域进行筏式养殖,影响客滚轮的航道畅通。

为了保障“海峡号”的成功直航,分管渔业的李荣,几十次乘坐小木筏出海,去检查清理航道鱼排。

“出海一般都是一艘大船和两艘小木筏,作为副镇长的李荣本可以在大船上指导工作,可是每次他都身先士卒,登上小船出海。”李荣的老搭档、澳前渔业站站长林挺回忆道。

说起清理航道的事,李小强记忆犹新:“‘海峡号’试航前的一次清理,那天风很大,还下着雨,天气寒冷。由于是小船,多人一起上去可能存在危险,他便拦住我,不让我登船,自己和渔业站林站长上去了。”

“清理完之后,被海水打湿全身的李荣脸色发青,原来是他晕船了。据其他同事说,李荣其实一直都怕坐船,因为会晕船。”李小强告诉记者。

澳前镇人大主席团主席任国华这样评价李荣:“澳前镇开放开发的马前卒,堪担重担。”

“他是人民的好公仆”

群众的事,无小事。为了摸透挂点村的村情民意,李荣到村里除了日常工作外,常常与村里的困难户、五保户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

2000年春节,李荣带着村干部到困难户陈灿辉家中走访,看到他住的房子阴暗潮湿,除了代表镇里送上慰问品,还掏出自己口袋里的钱,给陈灿辉。时至今日,陈灿辉还不知道那笔钱是李荣私人资助他的。

有一年,李荣挂点的潭报村修水泥路,他把修路当成自己家的事,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

潭报村村主任刘瑞兴回忆说,当时大家觉得他工作忙,叫他不要天天过来。李荣的回答却是:“修路是百年大计,马虎不得,如果成了豆腐渣工程,大家又要走坑坑洼洼的路了,我会对不起村民的。”

去年12月,长年住在平潭城关的村民陈灿强的儿子结婚,偷偷在家门外搭建起围墙。李荣巡村时发现后,立即与随行的工作人员一起动手,拆除了这一违章建筑。随后,李荣耐心地做陈灿强的思想工作,并得到了他的理解。

台风天是李荣最揪心的日子。澳前镇是渔业大镇,镇上渔船多,为了摸清镇里的情况,李荣就对所有渔船进行摸底,按照马力大小进行分类,并了解船主的安全生产证书是否齐全。

“每到抗台风的时候,在提前广播通知渔民回港时,他和我还天天守在东澳码头,清点回航的船舶,查看人员是否安全撤离。”林挺说,台风天就是李荣的加班日,不放心的他会天天守在镇里。

下雨天,让李荣操心的事情也很多。南赖村一些困难户的房子破旧,下起雨来,常常会漏水,李荣总是冒雨到村里查看雨情,以便及时帮助群众撤离危险地带。“有时候,李荣还自己爬到村民的屋顶,帮助村民修理房屋。”李小强回忆说。

“他是如此的亲民、爱民、为民。”同事念其营感慨,“他的离去,使澳前镇失去了一个好公仆、好楷模。”

“他是镇里的热心肠”

“他总说忙、忙、忙,跟他说上几句话都是难事。”李荣的姐姐李云说。

工作越来越忙,李荣回家的时间就越来越晚。在乡下教书的李云,每次周末回家看望生病的父亲时,很少看到李荣,偶尔的几次碰面,仅仅寒暄几句,李荣又匆匆地出门了。

李荣的儿子李凯铭喜欢打篮球,李荣常说要陪他打球,却一直没空。去年10月份的一个周末,终于闲下来的李荣,早早带着儿子来到了镇机关大院的篮球场。

“本以为爸爸能够陪我打打篮球,可是一整天下来,找爸爸的群众一个接着一个,他陪我打了一会之后,就有人来找他,他又接待去了,说是一整天陪我,其实,跟我一起打球的时间少得可怜。”李凯铭说,“那天送我回家的还是爸爸的同事,爸爸因为有事,留下来加班了。”

“他是镇里的老好人,每次村民有事找他,总是把村民请进自己的办公室里,用笔记本记录下村民反映的事情,自己能够办得到的,就马上解决,办不到的就请示领导,尽量解决。”选调生林忍回忆道。

林我建开了一家文具店,离李荣家不远,却一直与李荣没有什么接触。有一次,李荣家门外出现交通纠纷,李荣听到后,出来做双方的工作,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纠纷被平息了,拥堵的道路恢复了畅通。“通过这件小事,我能看出,李荣这个人真不赖。”林我建虽然不太了解李荣,但印象深刻。

“干部,就应该像他这样。”潭报村80多岁的李拔交老人这样评价李荣。

“他是顾家的好儿子、好丈夫”

儿子李凯铭回忆说:“爸爸工作忙,与我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但是爸爸很孝顺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要他做什么,他都照办。”

李荣的父亲因尿毒症常年卧病在床,母亲年纪大,身体不好,李荣经常帮父亲擦身子、翻身。父亲每天要吃不同的药,母亲不识字,为了方便母亲给父亲喂药,无论多晚回家、多晚睡觉,李荣都要把药分到不同颜色的瓶子里。

2011年,父亲尿毒症更严重了,经常要去福州做透析次,李荣却因工作忙无法陪同,深感愧疚的他只能以更加细心地照料来弥补。李荣常常一大早起床,买来鱼虾给父亲补充营养。

看到为工作辛苦的儿子常常担心父亲,李荣的母亲总对他说:“儿啊,组织如此器重你,你要好好表现,你工作任务重,就不要陪了。”

“儿子不孝,有机会就好好弥补。”李荣总是这样回答。

妻子陈敏在幼儿园上班,工作繁忙,身患胃病的她,体质虚弱,买菜、搬东西、推车等都很吃力,李荣总是说:“这些事情,我来做。”

多年来,李荣每天都是6点起床,为妻子和儿子准备早餐,叫醒儿子去上学,在上班之前把妻子停放在车篷的车推到自家门口。

早些年,儿子还小时,他还得送他上学。

“只要李荣在家,都会把家务全包了。有时我工作忙,衣服没洗,他会把衣服全洗了。碰到我加班晚了,他便骑着车,来到幼儿园门口,等我一起回家。为此,我被同事们公认为是幼儿园里最幸福的人。”回忆起往事,陈敏强忍着泪水,声音哽咽,“他自己平时很节俭,舍不得买新衣服、新鞋子,去外面出差或者旅游,想到的都是家人,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时候在家里,连夜赶文件,他走起路来都是小心翼翼,深怕影响我们睡觉。”

“2006年的一个夏天,天气炎热,我要在澳前挂一个广告牌,他知道我有恐高症,便主动找到我,拿着梯子,帮我挂好广告牌,其实,他也有恐高症。”陈世良回忆起姐夫李荣,饱含深情。

“在家里,他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哥哥李平说起弟弟,连用了几个“好”。

                                              摘自2012年1月13日《平潭时报》

2012年1月21日《福建日报》和《东南网》分别刊登这篇文章,题为《闪光的生命》。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