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父亲李俊清大人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李俊清
1930-11-30 ~ 2012-01-30
 
到访:33482  祭奠留言:802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在李俊卿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上的悼词——中共敖汉旗种羊场党委
万户侯  2012/3/2 10:11:00  浏览:1408


春寒料峭,晓星渐沉。远山披白,近水含悲。各位亲友,各位来宾,我们怀着十分沉重心情在这里举行具有五十多年党龄、为敖汉种羊场勤奋工作了四十多年的老会计师李俊卿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他在与病魔苦苦抗争了十五年后,于2012年1月30日6时30分与世长辞,享年83岁。
李俊卿先生于1930年11月生于吉林省四平市。那是东北近现代史乃至整个旧中国最黑暗的时刻。出生后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就跟着做手艺活的父亲及家人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少年时代的他饱经了旧社会苦难生活的煎熬,辗转到了黑龙江畔的龙江县终于定居下来。当他即将跨入青年时代的时候,东北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有眼光的父亲没有让他和其他同龄人那样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而是将他送进了学校读书。1953年,他毕业于黑龙江省农牧业机械化学校,从此加入了新中国建设者的行列。
1954年,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道,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敖汉种羊场。当时,那里几近一片荒原。然而,就是在这里,李俊卿先生倾其心血,为羊场的事业和人民默默奉献了四十二年。四十二个春秋寒暑,在这一个个艰苦而峥嵘的岁月里,他历任过羊场的四个分场和场部三个科室的党政主要领导,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博得领导和群众的一片赞誉之声。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羊场是武斗的重灾区,他却没有忘记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责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但没有参与任何派系斗争,而是和其他几个同事一起,悉心保护着羊场的会计档案资料和育种档案资料。直到如今,敖汉种羊场的档案资料在全国育种场中都是最齐全的,这当然包括了李俊卿先生的一份奉献。
相濡以沫同艰危,世纪风雨两心知。李俊卿先生和老夫人王玉霞于1955年结为伉俪,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含辛茹苦,把八个子女抚养成人,并在建设边疆的各个平凡而光荣的岗位上发挥着应有的作用。除一子一女在通辽市工作外,其他六个子女中,四个女儿在羊场工作,其中两位已经退休,长子在畜牧业局工作,和细毛羊育种密切相关。为了边疆的稳定与繁荣,为了敖汉细毛羊的育种事业,李俊卿先生真正做到了既贡献了青春,又让子孙接过了他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这一切,是我们每一个羊场人都应该铭记和怀念的。
寿高德望,子肖孙贤。李俊卿先生在退休后不久,即身患疾病,不得不长期与病魔作斗争,也给他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羊场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提供的帮助极其有限。生性坚强而耿直的他,从未向单位提过任何要求,从未给组织添过任何麻烦,这一点,也是使我们每一个职工深受感动和值得学习的。然而,“久病无孝子”这一格言在这一家庭没有得到又一次验证,十五年里,医院病床前的多少次旦夕昏晓,家庭卧榻边的多少次捧汤送药,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却是老先生超过古稀又十三年的高寿所能说明的,也是多次的“五好家庭”的牌匾和证书所能证明的,而最能证明这一切的是我们每一个亲友和每一位来宾心目中的评价。我们的目光如果能够穿越时空,老先生一定是九泉含笑的。
“云山苍苍,河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李俊卿先生千古!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