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怀念徐刚奶奶
  查看图片
杨鹤群
1912-05-05 ~ 1990-02-07
 
到访:20786  祭奠留言:136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签名:XSC XT LL 2014/6/2 14:14
端午纪念鹤寿。
签名:xuxueling 2014/6/2 14:12
我们和XSC永远想念!
签名:徐宏,许亚平 2014/6/2 13:03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签名:徐刚 2014/6/1 23:54
.借用我看到的一付挽联,纪念奶奶。
 上联: 先帝邀裕英灵已作蓬莱客  
 下联: 君名芳泽德范永留故乡人
横批:  德泽长存
签名:徐刚 2014/6/1 23:38
亲爱的奶奶,百岁鹤寿,我们怀念您。
签名:舲 锋 2014/6/1 16:47
母亲,明德小女儿君君从国外回来,转程到苏州代我们给您扫墓。欣慰!
签名:舲 锋 2014/6/1 16:42
今年端午节儿媳拿来上海邮寄来的粽子,巧克力的,有洋味;我还记得以前出差到上海,在南京路的食品店买个味道鲜美的“嘉兴肉粽”,七角钱;后来知道这粽子都是上海弄堂居民包煮的。
   而我记得最深的是母亲包煮的粽子。
 那是1984年我们从马勺沟搬迁到咸阳后,有条件买到糯米和粽叶了,有时还可在生活区后面的农田里,有个苇子坑採到粽叶。70多岁的母亲就像在马勺沟里包饺子一样(备注),给我们包粽子。她心灵手巧地把泡好的糯米,放到折叠成漏斗状的粽叶里,用棉线扎紧;她说,这是关键,自己手力不够,折的不够紧,越紧粽子才越粘糯;然后,她又亲自煮粽子,掌握火候和时间;母亲包的粽子有两种,微黄香粘的碱水粽和红白相间的赤豆粽;除了我们全家吃,她还要分送给邻居嚐嚐;吃剩的粽子叶,她舍不得丢掉,还要利用再包一次。
 母亲去世后,过端午节,我有时在街头买粽子,松松垮垮,没有香味;超市虽然有高贵和徒有其表的粽子,却没有母亲包的粽子那么温馨啊!
 端午节又是我母亲的生日,今天我谨以此段文字作纪念。
(注)点击见新浪博客:<一塊面案板> 
             
                             游游冬    2013 端午节

(谨以此文纪念我母亲百年诞辰   游游冬    2014端午节)

签名:xuxueling 2014/5/23 11:27

清明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他乡游子望断魂。”这是我节前心情的写照,因为我把父母葬在苏州,远在陕西的儿孫不能经常去祭扫,每逢节祭日父母可能依门候望,令我心疼不己。
 在网上看到祭念有多种方式,我决定在家进行父母去世20周年的家祭,经过一番通讯联系,儿子都允来参加。后来我知道,他们虽然都近在西安,却有各种因素的牵制,打工的工作忙脱不开身,到晚上才赶回来祭拜,次日早上就回去,人多车挤,迟到了,几乎丢了饭碗;有的妻子那边也要去祭扫,时间次序有矛盾,须安排协调;有的感冒打吊针,在住医院;但像有磁力吸引似的大家都来了,不能一次凑齐,就随时分批进行了祭念。
 在节前几天我搜集了一些照片,实物,文字等资料,构思了一副挽联,选配祭念的乐曲,购置香烛供品,与儿子一起佈置,规定了祭式,儿媳负责大家的伙食,顺利完成了20年来难得的家祭。
 祭念的过程,实际是对父母祖先的深刻怀念,敬仰和心灵沟通,是家庭亲情的凝聚,也是我自己感情的寄托和发泄,虽然没有时间让大家去踏青,却在心灵上进行了一次荡涤,激发自己,珍惜生命,更好生活。我在收祭时,再点燃一支香,凝视亡母亲的照片,她目光含笑与我告别!
                 2010年清明节后于咸阳

留言总数:128 分页:8/16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