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节儿媳拿来上海邮寄来的粽子,巧克力的,有洋味;我还记得以前出差到上海,在南京路的食品店买个味道鲜美的“嘉兴肉粽”,七角钱;后来知道这粽子都是上海弄堂居民包煮的。 而我记得最深的是母亲包煮的粽子。 那是1984年我们从马勺沟搬迁到咸阳后,有条件买到糯米和粽叶了,有时还可在生活区后面的农田里,有个苇子坑採到粽叶。70多岁的母亲就像在马勺沟里包饺子一样(备注),给我们包粽子。她心灵手巧地把泡好的糯米,放到折叠成漏斗状的粽叶里,用棉线扎紧;她说,这是关键,自己手力不够,折的不够紧,越紧粽子才越粘糯;然后,她又亲自煮粽子,掌握火候和时间;母亲包的粽子有两种,微黄香粘的碱水粽和红白相间的赤豆粽;除了我们全家吃,她还要分送给邻居嚐嚐;吃剩的粽子叶,她舍不得丢掉,还要利用再包一次。 母亲去世后,过端午节,我有时在街头买粽子,松松垮垮,没有香味;超市虽然有高贵和徒有其表的粽子,却没有母亲包的粽子那么温馨啊! 端午节又是我母亲的生日,今天我谨以此段文字作纪念。 (注)点击见新浪博客:<一塊面案板> 游游冬 2013 端午节 (谨以此文纪念我母亲百年诞辰 游游冬 2014端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