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先父王其学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先考王其学
1942-07-29 ~ 2010-07-17
 
到访:31040  祭奠留言:461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签名:梨花烟雨 2013/7/27 14:52
拾起真实的历史碎片
——斗南子先生长篇小说《落花屯》读后之一
(散文叙事2010年1月5日)

作者:美泉

【1】
     当年,我是爱读书的。
     记得小学时候,想方设法找来一本书,就看得不知道吃饭,母亲叫了多少次,吃饭了,手里端着饭碗,还把书放在膝盖上,边吃边看。
那时,山里的孩子,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就到山上采摘荠菜之类的野菜野果,或者砍干柴,挑到很远的小镇上去卖,卖得的几毛钱,大部分被我买了小人书(拙作《难忘那童年的小人书》有详细记载)。
     艰难的初中毕业后考我们小县城唯一的高中,我三次把考分考在第一名,但却未被录取,是因为当时不是以考试成绩而升学,是“贫下中农推荐”为主,只要一个纸烟壳,盖上大队上那个“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的大红章,学校就收人,说白了,就是大队上的几个领导决定让谁家的孩子读书,我家倒不是因为是地主富农之类的出身不好,是老实巴交的父母不会给领导讲好话,送小礼。
于是,第一年,是大队支书的小妹子名字叫小老妹(幺妹)的去,她读书笨死,考试时候就抄我的卷子,有一次她和几个小女孩去山箐沟里洗澡,被我和两个小伙伴把她们衣服悄悄拿走,嚎得哭天抹地的追来。第二年是麻子队长的女儿去,那时候的生产队长,比现在的县长还稀奇,她占着她爹的势力,读书也不成器,经常和男孩子打架。第三年是大队上的领导总算照顾了贫下中农,让一户从解放前到现在都困难得一无所有,吃饭穿衣完全靠救济的人家的孩子去了。
      那三年,我成了放牛放羊的娃儿。也是那时候,是我尽可能读书的好时光。
      每天,我把牛羊赶到山上,让它们自己吃草,有时候也会去吃种在山地里的包谷荞子之类的庄稼,我自己看书。那时候对书的渴望,真是到了痴迷的程度。牛吃庄稼后,麻子骂我爹,我爹骂我,全然不管。
      当时的小朋友时兴玩一种用写过的作业本纸叠成三角,我们叫

签名:梨花烟雨 2013/7/27 14:50
爱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者:梦海晴空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赠书的烟雨梨花姐姐及热爱文学的斗南子先生!

 

    烟雨红尘真的是一个洒播爱、耕种爱、收获爱的暖大家庭。在风起云涌的烟雨里休憩了这么多年,从来没这么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大家庭的和谐与可爱。一直以为,总感觉网络是虚拟的,网友之间的感是空幻的,没有时空的阻隔固然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怀谈,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切虚幻的感情总会渐渐淡去。在烟雨里行走,看惯了世间的悲欢离合,看尽了来无影去无踪的各路人马。今年是某某人的天下,明年或许就改朝换代了,再也看不见那些熟悉的面孔了。也许是因为个性使然,我并未曾真正在意过哪个特别出众的写手,这个名字也是从网站里学来的称呼。

 

    无意中踏入烟雨,便对它一见钟情,二度倾心,恋它那清纯自然的风格,于是,这里成了我心灵休憩的家园。几乎每年都要搞一次版面改革,也经常在网看到关于改善版面的调查,但这些都与我无关。我只是独自来去,写自己的文章,走自己的路。不跟贴,不浏览文章,发表完文章就下了,只有在文章发表后稍微享受一下那成功的虚荣感而已。每次改版都要花好长的一段时间去适应它,虽然离开烟雨的人越来越多,但不断地总有新人加进去。渐渐地,那些日益熟悉的名字终于在积累中成了心头的一份浅浅的牵挂。“文清”与“夜雨不朦胧”是我最熟悉的两个名字,每当在自己的文章后面看到她们的跟帖时,心里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总会加深写作的欲望。每次登陆网站看到自己的积分在不断加深,总会有莫大的满足,总想着再多写一点,再多增加一些作品。现在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深深浅浅的,哪些不是出自这些编辑的关心,哪些不是出自这些文友的关心?

 

    今年暑假终于做了很久都不敢想,也不敢接的事,当了一名小小的编辑。其实,心里总抱着一点点的想法,希望有机会认识一下那些曾经关心过我,帮我审过文章的编辑们。刚开始加入散文群里,心里总感觉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审不好稿,帮人

签名:梨花烟雨 2013/7/27 14:47
良师益友楚楚动人

 作者:罗军琳

原创首发 于 2010-12-09  人气:1019

   斗南子,一个永垂不朽的名字,光辉而清新,会让人联想起星辰。他同样是深刻的,让我在留连烟雨五年多的时间里,与老先生虽无直接流,然其名、其文皆有过目之印象。其中,最让我敬佩和学习的是《老年网络》(此篇我特别收于个人的QQ空间),更有显然易见表明作者严肃人生态度的《情人节滚出去》。

    老先生驾鹤已仙,红尘繁华生前就已半舍半弃倾心著书,他的智慧、知识、才情铸留于文字,文章犹在,精神犹在,大爱犹在。虽死犹生就是写照!

    12月5日早上,我收到梨花用深厚谊寄来的四本书,从单位至回家的一路上,心里感觉异样的悲酸酸,亦觉沉甸甸。遂感慨:老者已逝,少者继往开来。大爱如山,死而不忘谓之寿。

    老子说:死而不忘谓之寿。意思是死之后还留下一点什么可供怀念,便是死而不忘了,死而不忘是不朽,便是寿。

    我把老先生书页上刊的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痛心惋惜的是无法相信他已离开我们。他的精神面貌那样的矍铄与神采奕奕。文字雷人,想必声音也如洪钟贯耳吧。他是位看起来既慈祥、平易,又很端庄老派的尚不算老的老人。

    书籍四本,其中有一本《中医的走向》是与其女梨花共同编著的。大义赠书,用我哥的话来说:真是难为人家一片好意了,不容易。我想,如此,无非在表达一个字:爱。那是她对父亲的敬爱和怀念!

    老先生系中医出身,做过医院院长、宣传部干部、国家公务员等职。从事公文写作十四年和最近十年“退而不休”的文学创作。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老先生比我母亲长三岁,其女梨花姐姐比我家姐姐大了二岁。

    翻看老先生的书,《滥觞情》中作的后记犹为感人。说他写作结缘于“欲望”——中学时代的文学梦,无论是中医学徒时

签名:梨花烟雨 2013/7/27 14:45
梨花烟雨按:先父不幸逝世的消息一经传出,得到了许多先父生前文友的哀悼祭奠,让我在悲痛之余感到了丝丝温暖,在此谢过各位朋友!先父虽然寿限不长,却质量很高。有了这些朋友的撰文祭奠,慈父斗南子的在天之灵定会安息!

   下面是照妖镜1朋友的撰文祭奠,让我受宠若惊,倍受感动。照妖镜1的文笔如行云流水,大气婉约,有了诸多文友的哀思,先父斗南子的在天之灵不再孤单!

 

 

       悼念文友斗南子

       作者:照妖镜1

原创首发 于 2010-07-31  人气:3029

   久不上烟雨了,虽然烟雨是我最初学习写字的地方,虽然烟雨里是我唯一将自己的模样展示过的地方。虽然常和别人说起烟雨,更多的是因为在那里相识了一批朋友,久不见,就会惦念。晚上,和一朋友聊天,说起烟雨,说起他在烟雨和别人的笔战,给了网址去看。

 

   打开烟雨,精华栏目,触目的一篇文题:沉痛悼念慈父斗南子,看的触目惊心。

 

   前不久,还和好友说起斗南子先生。久不上烟雨,也有很久一段时间离开混迹网络,却远离了文字。于是,很多在烟雨因文字而有信息往来的文友就多时不见了。去年虽然被其他网站拽去当差,还是一如做客的身份,并没有捡拾起文字来,也就没好意思去找这些因文字而神交的朋友们。直至今年五月,虽还是别迫,却多了一份责任,文字虽然自己少有把玩,至少欣赏别人的文字,自认为还是认真的,并没有敷衍了事,回想起当初在烟雨,很多情谊终生难忘,就起意要将朋友们邀请来,以后还可以常常见面。

 

   前些日子,还和朋友说起,斗南子先生,竟然在网络失踪了。

 

   先生不上网络,在文学失去踪迹,

签名:王丽 2013/7/27 14:38
祭斗南子

作者:黑寡妇

风潇潇兮雨缤纷,

爷爷走兮泪凝眶,

三年半兮烟雨游,

从不断兮梦牵魂。

未达古稀人已老,

府衙文吏百篇诗,

文留烟雨少送客,

可恨寡妇又多心。

来时烟雨激情在,

三年过后成中医,

世道炎凉难明志,

留待后人空惋惜。

一代文吏朝天去,

九丈白绫绕坟头,

愿君安寝黄土下,

纸船明烛照天烧,

  


 


签名:王丽 2013/7/27 14:36
空楼一梦

作者:王丽


空楼一梦

魇尽人间无常

素烛两边

泪凝满地悲伤

可叹我

生无能救父增阳寿

死无才秉承著华章

只落得

孤苦伶仃一袭病

无处知己话凄凉

空留下

洋洋洒洒数万言

女儿携文走四方

空空间间都是泪

网网络络思念长

二魂七魄随父去

一魂尚存度夕阳

且看那

红尘滚滚掩旧梦

一派繁华终散场

数年之后阴城聚

应是菊花做依仗

连天衰草遮坟墓

新坟又添活人殇

生生死死寻常事

波罗蜜多揭谛忙

2010-11-8

签名:小娟 2013/7/27 11:42
爹:
  爹没了,家也随之不在了!
  梦中已经很少出现爹的画面,整整三年零十四天了,爹早已在那边安顿好了,跟您的父母开始了正常的阴间生活吧 ?爹也放下我们了吧!毕竟不能再呵护我们了!爹临终说过,您的灵魂在您走后会在家停留三年,现在是时候了,爹走了,真的走了,灵魂也走了!
   我唯一的家在老家的坟墓里,爷爷奶奶爹爹都静静地躺在那里,沐浴着曲艳河的碧水,守望着家乡的良田,不再受尘世的任何风霜疾苦了!只有在坟上我才觉得安心,才觉得是真正的回家了!  

签名:王丽 2013/7/25 15:20
爹:
  在看我的邮箱,也在打开您生前的邮箱观看。邮箱里的邮件历历在目,而我亲爱的父亲啊,您已经再也不能来了!
  很久就丢失了“医学评论网”的网址,自从爹走后,我也没精神去看了。现在,进入爹的邮箱,看到了2010年1月,我发给您的网址,现在打开,“医学评论网”立即映入眼帘,“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这句宋代曾公亮的诗依然挺立在网站的顶端,父亲生前未完成的事业仍在继续,真理就是这样一代代薪火相传的。我立即保存了网址,也会随时向父亲汇报情况的。
  爹走了三年了,可您的邮箱依然还可以帮我许多忙。许多网址找不到,或是爹说过的话记不住了,打开邮箱可以看到。进入爹的邮箱,又可以看到您许多信息……
   我们都有一个必将逝去的肉体,但不死的是精神,是文字,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灵魂。
   愿爹爹在天堂安息!

留言总数:450 分页:37/57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