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查看图片
高怡生
1910-08-30 ~ 1992-05-30
 
到访:39186  祭奠留言:74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怀念我的老师高怡生所长
上海药物所团委  2010/3/31 14:31:00  浏览:1514

作者: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 潘百川教授

高怡生(1910.08.30—1992.05.30),男,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化学家。江苏南京人。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50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曾开展氯霉素合成新法及其类似物的研究和从柠檬酸合成异烟肼的工作,开拓了设计与合成新药的药物化学领域。在肿瘤药物方面,创造性地设计、指导合成了数百种化合物,已有7—8种被作为抗肿瘤新药应用于临床。完成了降压有效成份莲芯碱、驱虫有效成份使君子氨酸和甘草有效成份甘草查耳酮等几种化合物的分离结晶,推导结构及全合成的系统工作。还指导完成了平喘有效成份菜素、抗疟有效成份仙鹤草素、抗癌天然药物喜树碱、美登素等的全合成工作。

1953年我自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来中国科学院上海葯物研究所。当年分配来药物所工作的共有七人。陈志豪、李木根和我分配在合成組(当时尚未建室)。柯榮棠、王友海分在植化组,潘慧珍分在分析组,梁猷毅分在药理組。50年过去了,最令我难忘的是高怡生老师。我怀着崇敬和感激的心情缅怀高老师。初来药物所与高老师一起的情景,虽然已过了近半个世纪,尤历历在目:

一、来药物所的第一天

1953年初秋,风和日丽,我怀着第一天参加工作的喜悦心情,一早就来武康路药物研究所报到,我很幸运地被分配在合成組,在高老师直接指导下工作,于是就被领到三楼他的办公室。高老师那时是药物所副所长,才四十多岁,是一位头发已花白,面目清秀又慈祥的科学家。他祥细询问了我学过的课程和外语。我作了回答。他显然对我在大学中没有学过英语感到失望,他接着问我是否能阅读英语文献。我回答中学学过英语,可以阅读一些。于是高老师隨手拿了一本桌上的JACS,隨意选了一篇,叫我读一句翻译一句,这样的“英语考试”持续了近半小时,他对我的英语水平还算满意。勉励我今后要多阅读文献,勤奋学习充实自己。然后高老师领我到他的实验室。从此,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习做研究工作,也开始了我今后50年的研究生涯。与我同实验室的有陆顺兴同志和黃嘉鑫同志,他们比我先来。陆顺兴同志早年曾给我许多帮助,他不幸已于前几年逝世,我深深怀念他。

二、24小时不够用

来药物所不久,高老师布置的实验要求将试剂慢慢加入反应物中。实验进行到一半,还有大半试剂未加入,照此速度还要1.5小时才能加完,但离下班只剩半小时了。我就将剩余试剂较快地加入。近下班前高老师来检查工作,对我的做法非常不满,他语重心长地说:

研究工作怎么可以要求准时下班,它要求全心全意地投入,不计时间,研究工作是最有兴趣的工作,一天24小时不够用。他的一些教导当时我也不大体会,在以后漫长的研究生涯中才逐渐领悟。

三、自已动手做

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科研基础非常簿弱,尤其是化学试剂。有一次,我做Friedel-Craft反应,多次均未成功。估计是由于无水三氯化铝的质量不好。但市上只有这种三氯化铝。眼看实验无法进行下去了。高老师说三氯化铝的质量不好,我们自已动手做。于是他就和我一起由金属铝制备无水三氯化铝,使这个Friedel-Craft反应能顺利进行。高老师热爱科学、百折不挠、自力更生的精神,给刚开始学习做研究工作的我以很大的教育。

来所不久在高老师的指导下我与组内同志一起完成了一些与氯霉素有关的研究工作。1956年中国科学院招收第一届有学位的研究生(后来并未授予学位),共60名。上海各所共招收12名,药物所只有一名,导师为趙承嘏所长、高怡生副所长、嵇汝运老师。高老师鼓励我应考,结果侥幸被录取。高老师迅速为我制订了研究生论文题目和祥細的研究工作计划。由于他的卓越的科学远见和精心指导,使我能迅速顺利地完成研究生论文。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高老师放弃了从事多年的氯霉素类化合物的研究,改成抗肿瘤化合物的研究和天然产物的研究。在他指导下我和組内同志合成了一系列抗肿瘤化合物,其中邻甲氧基对[双(2-氯乙基)氨基]苯丙氨酸(甲氧芳芥)对子宫颈癌、胃癌、肠癌、白血病都有较好的疗效。通过鉴定,成为法定的抗肿瘤药物,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二版)。莲心碱是中药莲子心中分得的一种生物碱,具有降血压作用。1960年2月在高老师领导下,组成了“莲心碱化学结构”研究小組,有孙存济、周韻丽和我。60年代初要测定一个生物碱的化学结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那时没有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我清楚地记得:高老师和我一起用樟脑熔点下降法测定莲心碱的分子量的情景。我们用高锰酸钾氧化和Hofmann降解等方法,将莲心碱分解成许多降解产物,分离纯化各降解产物,然后再根椐是降解产物的元素分析推定降解产物的化学结构,为此高老师常工作到深夜,这样推定的化学结构往往有许多个可能的化合物,然后再合成各种可能的化合物,与降解物对照,才能确定降解产物的结构,最后我们很快就确定了莲心碱的化学结构。此工作被选为优秀论文,入选上海市1960年科学技术论文选集。莲心碱的化学结构确定后,在高老师的关怀下,由谢毓元教授和我等完成了它的全合成。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人确定化学结构和全合成的生物碱。在国内获得一致好评,曾编入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教材。兰州大学朱子清教授为此召开了专题讨论会。本工作和其他工作一起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文革中,由于我反对某头头的反科学做法,他要把我下放至中小学当教师,因所党委未同意而作罢,虽然我未被赶出药物所,也无法正常工作。文革后期,高所长重新参加所领导工作,我没有向他提出任何要求,也没有向他反映我的情况。他不久就把我重新调回合成室工作,我深深感谢他的决定,从此,我可以象以前一样地努力工作,他的决定开创了我后半生的研究工作。文革结束后中国科学院恢复了研究生制度,高老师与我联合招收研究生,开展精细有机合成的研究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79年9月高老师和有机所黄维垣教授推荐我去哈佛大学化学系学习,我有幸能在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E.J.Corey教授的实验室进修三年。1982年回国,在高老师的领导下,我和研究生们以及组内同志一起,开展了中草葯有效成份的全合成研究。

我在药物所工作了三十五年,大部份研究工作都是在高老师的指导、关怀下完成的,这些工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進步一等奖等。他把我从一个不知研究工作为何物的青年,领入了科学殿堂,高老师对我的恩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他指导我做研究、指导我写论文、与我讨论工作的情景,印象是那样深刻,如同发生在昨天一样。高老师热爱科学,热爱研究工作的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以有高怡生这样的老师为荣。高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有十多年了,回亿老师的恩情,常久久不能平静,高老师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